6月30日遭受百年未遇特大山洪重創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古民居文物保護樣板工程之一的安徽徽州呈坎古村落,由於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門採取有效應急措施,並得到國家和安徽省文物部門的及時指導,已於7月8日正式全面對外開放。
有著1800多年歷史、體量宏大的呈坎古村落,擁有羅東舒祠和由49個單體古建築組成的古建築群兩處集群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南方古民居的典型代表,極具歷史文化價值。6月30日,該地突降特大暴雨,一小時雨量高達92毫米,致使山洪暴發,突襲呈坎,羅東舒祠和48處古建築全面進水,積水深達1米至2米,淤泥厚達20公分左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環秀橋、鮑世德宅被沖毀,羅東舒祠多處牆體受損或者倒塌,眾多古建的基層和地面受損嚴重,古村落引水古渠、道路、水系等基礎設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 面對突發嚴重災情,古村落所在的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政府和文化部門迅速採取有力的應急措施,雨停後即對古村落進行全面排查,對發現的危房或嚴重受損的古建,在第一時間進行加固,同時對進水的古建築進行清淤打掃,避免因泥、水浸泡而造成更嚴重損毀。組織力量收集被沖毀的環秀橋以及其他古建的木質構件,現已收集到環秀橋木構件的75%。國家、安徽省文物部門有關領導和專家也在災後第二、三天相繼來到呈坎,實地查看受損情況,對水毀後的所存文物、橋梁基礎等進行細緻測量,對群眾收集到的古建構件進行鑑別,並著手編制修繕方案。修繕方案將於7月底編制完成,並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這些應急措施爲呈坎古村落災後全面開放做了必要的前期準備。 徽州區文化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實現災後開放後,還將對古村落進行更加仔細的排查,摸清文物受災的最真實和具體情況,以期有效配合國家文物局批准的實質性修繕工作。(記者喬國良)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