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爲先,孝乃百行源。孝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塊基石、炎黃子孫心靈的一條紐帶。【說文解字】對『孝』的注釋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即是:『孝』先寫『S』字頭,指老人;『從子』是指老人膝下有『子』才爲『孝』;『子承老也』表示子女要承奉父老。 日前,全國最全面展示孝德傳承的一座實體『博物館』――孝文化主題公園在湖南省新田縣盛大開園,以史今結合、情景並茂的方式向人們闡述孝德真諦,弘揚孝文化的內涵。這一盛事再次把孝文化推至輿論熱點,引發了大眾對孝文化當下意義的思考。 特有的孝道資源 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孝』作爲一種文化體系、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而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早在【詩經】中就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之語。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可見,在儒家思想中,『仁』是眾德之總,而『孝弟』則被視爲眾德之總的『本』,確立了『孝』對於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從此成爲協調親子關係的倫理規範,並成爲古代社會宗法道德的基礎。 新田,因舜帝南巡駐足於此教化先民以『孝』而聞名。相傳年事已高的舜帝,心裡卻放不下黎民百姓,於是帶領幾名老臣和僕從出發,南渡黃河,經中原大地,向江南進發。如今,與舜帝南巡有關的地名,在湖南、廣東、廣西等地都可見。新田縣在明代以前一直隸屬桂陽、寧遠轄區,舜帝的孝德文化與新田有著天然而深厚的歷史淵源。舂陵河、疑麓山、龍泉山、翰林山、至聖庵、太平寺等遺址和傳說,都見證了舜帝教化新田先民的蹤跡和遺風。【新田縣誌(1813年―1990年)】記載了新田人行孝、節孝的人物傳記和民俗傳統。 在這裡,香火綿延的至聖庵,承載了先民們千百年來對民族始祖舜帝『孝感天地』的尊崇;百年的文廟,見證了新田人對儒家鼻祖孔子的膜拜;900年的龍家大院,傳承了龍氏先祖對太守遺風的追崇。知市坪鄉齊家『生齊死鄭』、石羊鎮宋氏門宗『生宋死唐』的民間獨特傳統,春節、清明、『七月半』和『逢生化財』的祭祖形式,以孝取名的民間習慣、『哭嫁歌』、『哭孝歌』、『拜懺歌』的民間婚喪禮儀……都體現出新田孝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群眾基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