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大足石造像藝術 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化石"(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5-11 23:49|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601| 評論: 0|來自: 人民網

摘要: 公元701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將她的大周王朝年號改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這是武則天登基的第十二年。五十七年以後,武則天的曾孫唐肅宗頒令設置大足縣,取『大豐大足』之意。也是從 ...

公元701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將她的大周王朝年號改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這是武則天登基的第十二年。五十七年以後,武則天的曾孫唐肅宗頒令設置大足縣,取『大豐大足』之意。也是從這時開始,大足人用龍水五金把大足石刻定格在了公元九至十三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峰上,造就了神奇曼妙的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自古以來就是成渝線上的便道通邑,晚唐至宋末四百年間(855-1279年)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屬重慶府迄今。大足石刻,始於唐永徽元年(650年),至晚唐景福元年(892年),刺史韋君靖開鑿北山石窟方漸大興,歷五代至兩宋達到鼎盛,餘波盪及明清。

石窟造像原本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雕滿了佛像的石窟就是僧侶們的修行之地。後來佛像越雕越精美,種類越來越豐富,並逐漸演變為一種有效的佛教傳播手段。印度佛教入華後,我國的北方和南方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石窟建造方式,北方如敦煌、雲岡、龍門等基本用洞窟式。而南方石窟建造則多採用摩崖造像。

大足石刻興起之初,也就是八世紀中葉的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皇帝幾次逃到四川避難,國家社會政治活動中心一再南移。北方中原佛教沒落,失去了大規模開窟造像的條件,而四川巴蜀之地相對來說政治穩定、物資充實,加之五代以後,前後蜀王極端崇佛,佛教造像便鼎盛一時。

北方石窟建設走向衰落,大足石刻造像卻方興未艾,這時候一個叫韋君靖的人,成為了大足石刻的締造者。

韋君靖:拉開大足北山造像史

韋君靖本屬陝西客籍,原是一名地方小官,安史之亂後,他趁着時局動盪,攻占了大足,自任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使,以『節度使』的名義當起了一方霸主,並在今天的北山上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堡壘――永昌寨。

韋君靖打了一輩子仗,殺人如麻,可能是因為受佛教思想影響,擔心自己曾大開殺戒死後會下地獄。於是他在北方來的難民中招募了一批畫師工匠,由他個人出資,開始以龍門石窟為藍本,結合地方因素和個人色彩,在大足北山開始較大規模的造像。恰在此時,大足民間『紅爐打鐵』造就出的龍水五金,使這裡的匠具生產頗聞名於世,它特別適合在本地摩崖上鑿刻。大足北山被淹沒在滾滾的鑿石聲中。

892年5月的一天,當韋君靖率領他的工匠們在大足北山崖壁上打下『毗沙門天王』像第一錘時,這個為了贖罪的武人,不會想到,他拉開了中國石窟藝術繼雲岡、龍門之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石刻造像的序幕。

『毗沙門天王』造像,是大足石刻中的第一尊大型造像。毗沙門天王名北方多聞天王,是佛教護持北方的護法神,有趣的是,這尊造像雖說有着一個印度神的名字,身上卻披着中國古代武將的鎧甲。它和韋君靖時代已流行開的一個傳說有關。

據傳,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今新疆庫車縣)被番兵圍困,唐朝邊將表請救援。但因路途遙遠,救兵難到,唐玄宗即讓不空和尚請北方毗沙門天王神兵救援。於是天王金身出現,番兵大敗。玄宗聞奏大悅,敕令諸道節度所在州府於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像供養。此後,毗沙門天王被軍旅視為保護神,韋君靖造此像有自我比附為唐之毗沙門王之意。

以大足北山的毗沙門天王為代表,中國化的佛教人物形象成了大足石刻的一個重要特點。佛和菩薩,他們都長着中國人的面孔,有着中國人的裝飾。大足石刻完全擺脫了域外佛教雕刻藝術對中國早期石刻造像的影響,創造出了一種純中國式的石窟雕刻風格。


來源:人民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