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本科畢業,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配音作品:【環遊地球八十天】【克萊默夫婦】【刺殺肯尼迪】【約翰・克利斯朵夫】【肖申克的救贖】等影視劇,央視【海綿寶寶】等動畫片,電視專題片【改革開放二十年】【圓明園】【再說長江】,以及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電視紀錄片【美麗中國】【冰凍星球】【地球脈動】等。
著名播音員、配音演員、語言藝術家李易,因急性白血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7月23日凌晨1時40分在北京人民醫院去世,享年50歲。 李易的遺體告別儀式於27日8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早在17世紀,一位至尊的活佛曾經這樣寫道:鶴啊,請你借給我翅膀,我不會遠走高飛,只是去一趟理塘就重回故鄉。』在紀錄片【美麗中國》裡,李易用他渾厚穩健的聲音,為人們描述着一幅聖潔的景象。然而,這一次,他並沒有像台詞裡說的那樣:『去一趟理塘就重回故鄉。』這一次,他插上了翅膀,悄然離去。 2011年1月1日8:00,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開播,不僅首播片子【美麗中國】是由李易配音的,開播宣傳片中那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2011年1月1日隆重開播』,至今讓不少觀眾銘記於心――央視紀錄頻道傳出的第一個聲音來自李易。 李易的名字雖不為大眾熟知,但他渾厚穩健、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卻讓人們耳熟能詳。李易曾為大量電視劇、譯製片、專題片、廣告片配音,打開電視、廣播,他的聲音『不絕於耳』。 完美主義者 『追求完美』是李易給大多數人留下的印象。 李易常告訴學生,播音業務沒有訣竅,全靠苦練功夫。若非要訣竅,每天認認真真讀一萬字。作為李易的學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主持人蘇揚回憶:『李易是北京人,雖然北京話與普通話相似,但克服北京話中的方言對他來說是一大困難。李易的播音業務能達到如此境界,天分的因素不大,全在後天苦練。他的認真和投入近乎於「傻」。』 在配音界與李易齊名的另一位『好聲音』齊克建如此評價:『李易做到今天這個份兒上,沒有刻苦努力,沒有對事業的追求、執着與兢兢業業是不可能達到的。他能夠幾十年如一日那麼認真、那麼精心,每一個片子都努力做好,追求完美,一貫堅持着這樣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實在不易。』 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參加李易的追悼會後感嘆:『他給我的印象就是個特別樂觀、開朗的人,一見面兒就開玩笑。我和李易是同齡人,也都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過,在從業20多年的日子裡,李易以近乎苛刻的工作態度追求完美。』 李易的師姐,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魯景超回憶道:『當時我剛畢業留校當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里,我作為譯製片導演,和李易合作了30多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在配音中,對於一字一句,他總是反覆琢磨,不停思考。聲音條件好的人很多,但像他這樣對配音事業傾注全部感情,並如此敬業的人,實在是少。』 九方名座(北京)影視投資公司錄音總監高寶喜是一位和李易有着密切合作的錄音師,在他印象里,李易的這一句『做這份工作,一定要對得起自己』讓他受益匪淺。2011年1月,央視紀錄頻道開播在即,李易要為頻道錄製一句標誌性的話――『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李易在錄音的時候,加入了自己對紀錄頻道的定位和理解,一定要把情緒與聲音把握到最好的程度,才肯停下。反反覆覆,也不記得錄了多少遍。』有時,錄音師覺得聲音在質感上已經沒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了,可他還會堅持再來一遍。 在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心中,好兄弟李易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像他這樣一個有才華、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又隨和善良的好人,太稀缺了。 再苦再累也堅持 劉文李易是大學同學,82年認識,真正的合作則是從近10年開始的。由劉文執導的大型紀錄片【再說長江】【澳門十年】【香港十年】【春晚】【發現肯尼亞】等無一例外都由李易配音。為什麼選擇李易,劉文認為他的聲音里透露着對紀錄片深刻的理解,自然而又真誠,同時傳遞出一種獨特的魅力。除了他近乎完美的聲音,他難能可貴的職業精神、職業素養都讓人感動。 『2012年大年三十春節聯歡晚會結束後,我們將最後的素材整合完成,每一個片段定稿後將稿子第一時間交給李易,他總能第一時間配完,活兒總是又快又好。』劉文的回憶中,滿是對好友的懷念與對這位摯友敬業精神的崇敬。 聽聞李易去世的消息後,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中心主任、【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發微博悼念了李易:『三天前,聽老劉說,李易罹患白血病正在搶救,我幾乎無法相信。今天凌晨,李易永別,朋友圈裡一片哀鳴。李易,最勤奮的解說員,國內廣告、紀錄片配音界的泰山北斗。不過,這個歲數,所謂成功、光鮮都是浮雲,用老劉的話說,人生短暫,千萬千萬不要聽到「積勞成疾」這四個字,太不值。痛悼!』 陳曉卿認識李易31年,他們是大學同學。陳曉卿回憶:『我和他老躲在學校的牆角抽煙。記得那是第一次到李易家,他給了我一支煙抽。他爸爸突然出現在家裡,我趕緊把煙藏在身後,結果沒想到他爸爸說「沒事沒事,抽吧」。他爸爸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媽媽是校醫院醫生,對我們非常照顧。當時感覺他父母特別溺愛他,這孩子難成大器。沒想到,時至今日,李易用他的努力成就了如此一番事業。李易身上的優點,一直影響着我。』 在陳曉卿記憶中,李易有些沉默寡言,但特別講義氣。只要朋友求他做事,他從不拒絕,但他從不求別人,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撐着,再苦再累也要撐下去。李易住院的一段時間裡,他幾乎沒有告訴任何朋友,就連他10歲的兒子,也是最後一刻才得知。李易知道,他生病了,肯定不停地有朋友要來看他,他不願意麻煩朋友。他就是這樣一個喜歡自己扛着一切困難的人。 李易曾對朋友說,自己這樣頂多活到60歲。據配音演員丁文山介紹,李易小毛病不斷,血壓高,前段時間因為過度疲勞,甚至出現尿血,『他說自己的身體就是靠硬撐的』。 有人推測,李易的病或許與他長期的工作環境有關。在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內錄音,比常人的用氣量和呼吸量大,而且有些錄音棚還是剛裝修好就使用的,很難做到通風。 天堂有了好聲音 就這樣,李易走了,但他的離去並非悄無聲息,他留下了讓觀眾們難以忘卻的聲音,還有沒完成的紀錄片配音工作。 高寶喜是最後一個跟李易通話的錄音師,之後公司所有的人跟李易永遠失去了聯繫。高寶喜回憶,在最後一個電話里,他們只聊了兩件事情,都是與工作有關。之前有客戶請李易配新片子,但李易說他身體不允許,不能再接新片了。但那會兒高寶喜完全沒有察覺到李易已經生病。其次,就是關於紀錄片【發現肯尼亞】的修改。李易說,等我回來,好好商量,要把這個片子改好。其實,誰也不知道,那是李易住院的前一天。 劉文介紹,紀錄頻道即將於8月開播的【發現肯尼亞】是李易住院前十幾天配音完成的。當時有三四處需要修改的地方,本想等李易病好了出院之後再做修改,沒想到這部片子竟成了李易的『絕唱』。 談起李易,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李修平難以抹去心中的悲痛:『我聽說後特別震驚、難過,中國確實失去了一個好聲音,我們失去了一個好同學。當打開電視台所有的頻道,聽到如此好聽的聲音時,我都會很自豪地跟大家說,所有好聽的聲音都來自我的同學李易。』 紀錄頻道成立後,有80%甚至90%的聲音來自李易的團隊,他自己的聲音就有300多小時。李易原本打算參加『紀錄片聯盟』的成立大會,也打算成立一個『配音聯盟』。他對工作總是充滿激情與想象,希望看到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也希望中國配音界能有與國外的交流和合作。 27日,李易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自發趕來弔唁的人已經排成了長龍,他們中間有李易的同事、朋友,還有深深愛着他的普通觀眾。 李易離去,一個完美的聲音就此消散了。他的聲音隨着作品留在了人間,他的聲音隨風飄進了天堂。 從此,天堂有了好聲音。(記者 牛夢笛)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