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做客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南方都市報舉辦的『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講述文學啟蒙和中國的現代化歷程。王彬彬表示,對官場文學的評價並不高,有時候官場文學成為了腐敗教科書。
『懷念「文革」很可怕』 在當天的論壇上,王彬彬暢談己見,現場掌聲連連。『啟蒙是一個老話題,在今天雖然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但是我始終認為它是遠沒有過時的話題,其實也是很新的話題。』王彬彬說,他隨即以文革為例闡述。 90年代以來有一些對『文革』歌頌讚美的文章,王彬彬說,80後的年輕人看這些人對『文革』的歌頌和美化,就會覺得『文革』真好。如果在『文革』當中怎麼可能找不到工作呢,如果在『文革』中可能就是香車寶馬,住豪宅了,『你看網上的言論,無限懷念「文革」,這是很可怕的』。 『今天對「文革」越來越無知的同時,是對「文革」越來越美化。在電視網絡上這種潮流表現得非常明顯,說「文革」是有真正民主、『文革』是有真正人權的,特別荒謬的是說文革時沒有腐敗、「文革」時官員都是清廉的、都是一身正氣的。』 官場文學成為腐敗教科書 有觀眾詢問官場文學對反腐敗文學啟蒙作用?王彬彬表示,我對官場文學的評價並不高。為了市場,官場文學和商業結合非常緊,官場文學寫反腐敗,裏面各種權謀、各種陰謀詭計極盡渲染,有時候成為腐敗的教科書。 他解釋道,如果不能站在很高的角度,以評判、審視的角度,讓老百姓知道怎樣反腐敗,那麼就有可能成為腐敗的教科書。也不能說完全一點用也沒有,因為很多人看了之後才明白原來是這樣腐敗、腐敗到了這樣的程度。 來源:南方都市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