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的希望,全然在於它的創造力,中國夢的構想,最終也要落在創造力這個統攝全局的根基上。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具有巨大創造力的民族,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諸多原創傑作,甚至影響了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我們的文學藝術,從【詩經】以降,幾千年來,也是奇葩迭出,沃野綿延。時至今日,我們有理由拿出更多的原創佳構來,向歷史致敬,為未來播撒雨露,但事實卻並不盡如人意。各種篡改、戲說、拼貼、穿越風起雲湧,語言油腔滑調、精神東倒西歪、內容胡編亂湊、包裝金玉其外的各類新作飛沙走石。我們以為,無論發展與繁榮怎樣規劃與佈局,其着力點都應放在對原創精神的弘揚與鼓勵上,讓原創精神成為時代主流,使創作者不斷尋求改變,走上創新的光榮之路。
原創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創造者的生命沉潛,杜鵑泣血,那是『十年磨一劍』的引而不發,發必中的。 原創萎靡,蓋因社會浮躁、急功近利所致。我們有數不清的頻道、舞台、印刷機在催生着優秀作品的橫空出世,這種排山倒海的催生趨勢與過程,必然伴隨着粗製濫造,皮焦裏生,直至近親繁殖,嫁接拼貼。曹雪芹如果有幾家出版社催稿,恐怕不可能將一部【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司馬遷隱忍半生,僅為一部【史記】,因此字字飽蘸血淚,句句蘊含深情。兩千多年來,我們的文學藝術凝結為世代中國人的精神富礦,滋養着他們的精神生活。若沒有蒲松齡的艱難時世,擺攤設案,以搜眾鬼,哪裏有今日的一【畫皮】,再【畫皮】。如果沒有元雜劇【冤報冤趙氏孤兒】對歷史故事的藝術化敘述,也不會有今日『趙氏孤兒』層出不窮。 原創,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最強律動,也是一個民族形象的最集中呈現。而這種捕捉與塑造,靠的是創作者『十年磨一劍』的引而不發和發必中的。如果文學藝術家都被裹挾在各種應景與時尚活動之中,忘記或無暇光顧歷史、經典,自我放逐精神思考,遠離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創作苦難,只輕車熟路、隨波逐流地『借屍還魂』、『借雞下蛋』,那麼原創的豐茂隆盛就永遠成了一句空話。 原創是對大地精華的深切吮吸,不是憑空捏造,緣木求魚,是生命省察,是熔煉、鍛打、淬火後的深情回報。 原創精神是作家藝術家在深刻洞悉歷史、關注現實後的深情吐納。無論歷史題材,還是現實題材,創作都需要緊緊咬住大地的臍帶,深層開掘生活與生命的本質,從而發見別人不曾發見的有價值的東西。有些作品儘管也是所謂原創,但由於缺乏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入體認和思考,幾乎是緣木求魚般地直奔虛假、浮泛、縹緲空蹈而去。任何有價值的思想、藝術,都來自生命的深刻省察,它是從這些生命體精神深層壓榨出來的玉液瓊漿。無論是思想家孔子困厄作【春秋】,還是詩人屈原放逐寫【離騷】,杜甫窮困潦倒成詩聖,抑或是王陽明流放龍場悟道,都昭示後人,有價值的創作思想來之不易。唐宋散文八大家,除蘇洵和曾鞏外,其餘六人幾乎都飽受了官場的擠兌與摧殘。不是說優秀原創思想與作品的誕生,必然伴隨着作者個人的傷痛與磨難,而是說與時代發生強烈『摩擦』的思想者,終將成為最能揭示時代本質的原創家。 時代尤其呼喚直面當下的現實主義原創力作,更多的受眾,希望通過文學藝術作品,洞悉當下生活的深刻內蘊。這也是作家藝術家不能迴避的歷史責任。中華民族可能從來沒有形成過如此多的財富積累,也從來沒有經歷過今天這樣『地球村式』的文明對話、見識如此豐富的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然而,人的精神匱乏症也是前所未有地到處瀰漫。在時代繁華的背後,更有為衣食生計忙碌,且內心苦焦不堪的人群,他們尤其需要文學藝術的觀照與心靈觸摸,參與到改變現實的隊列中來。總之,這個豐富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最具原創力的生命素材,我們只需要提高審美力與判斷力,並緊緊貼俯在真實的大地上,去開挖有原創價值的作品。 原創需守恆常之道,自覺承繼歷史,不作怪叫,不扮鬼臉,不搔首弄姿,它是一種人類文明的莊嚴承繼。 原創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是浮萍,不是斷線風箏。優秀的原創作品,恰恰是具有歷史承繼意識的脫胎換骨與鳳凰涅。就像中國書畫,如果沒有森嚴的傳統法度,就不是漢字書法,就不是中國畫,任何優秀的書畫原創作品,都深深浸透着歷史的積累。又如中國戲曲,如果放棄了『唱、念、做、打』之『四功』修煉,捨棄了『手、眼、身、法、步』的『五法』規範,那表演出來的就不是中國戲曲,而所謂原創也就不能稱之為戲曲的原創。傳統藝術在今天的原創,一定是集傳統之大成,綜百家之優長,然後化合出來的一種別人還不曾嘗試過的技藝,一種新的藝術哲學思維方式,一種獨特新鮮的表現手段,舍此,『原創』就容易變成淺薄者的怪叫聲,小丑的扮鬼臉,媚俗者的搔首弄姿,急功近利之徒的招搖過市。 因此,倡導原創精神,就更需要持守恆常之道。這個道,就是經過人類幾千年反覆實踐後,得出的那些顛撲不破的真理。比如真善美之於假醜惡的恆久博弈,比如科學、民主、自由之於愚昧、獨裁、禁錮的不懈鬥爭等等,任何原創都是在繼承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基礎上的升級,而不是猛然斷裂後的空中樓閣。 我們今天呼喚原創精神,首先是要尊重原創的規律,否則,原創只會成為亂創。今天的某些文學藝術作品,也不能不說是原創,一些抗日劇的遊戲、神話演義,一些『皇權真好』劇的反覆兜售,就是缺乏歷史意識與文明莊嚴感的典型現象。 時代正如饑似渴地期待着螢屏、舞台、圖書、網絡上有更多能夠揭示生活本質,準確反映當下生活的精品力作脫穎而出。時代的美好、時代的焦灼、時代的轉型、時代的陣痛交織而來,這個時代的每一個生命個體,也正膠着在夢想與現實、欲望與理性、成功與挫敗、富裕與貧困、安全與惶恐的糾結之中,沒有哪一個時代具有如此多樣的審視維度,讓文學藝術有了如此寬闊的表現舞台。只要俯下身子,貼住大地,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創作當生命去打理,優秀的原創作品就會源源不斷地從功底紮實的作家藝術家的內心流淌出來,而原創精神也將不斷匯聚,成為時代的主流。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