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一生『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儘管他自己也說『性近於學術而不宜於政治』,甚至『畏涉政事』,『德行有餘,而方略頗短,性又好學,不耐人事煩擾』,但在涉及個人信仰、價值、操守方面,他毫不妥協,從未懈怠,在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無法調和時,辭職成了他的利器。蔡元培的一生,幾乎都在辭職中。 1890年24歲時,蔡元培應邀出任上虞縣誌總纂(如此年輕,出任如此要職,是舊式知識分子的莫大榮耀)。他反對因循舊例,主張採用章學誠的史學方法,將全志分地篇、吏篇、戶篇、禮篇、兵篇、刑篇、工篇、學篇、書篇、碑篇、列傳、仕女篇、雜篇及文征等篇,但他所定的編寫條例得不到各分纂的贊同,此時蔡元培沒有多想――辭職! 1898年32歲時,蔡元培時任翰林院編修(封建社會裡中進士點翰林後,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封妻蔭子,一切都將水到渠成)。但戊戌政變後,蔡元培對國家有心,對清廷無望,此時他想了很多,最後――辭職! 1900年34歲時,蔡元培已任紹興中西學堂總理(即校長)一年多,學堂新舊勢力旗鼓相當,他支持新派,遭到堂董(學校的出資人)的干涉。蔡元培想了一想――辭職!後經人多方調解、堂董極力挽留而勉強留任。次年,因辦學經費的事再度與堂董產生分歧,這時蔡元培果斷再度辭職! 1902年36歲時,蔡元培時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一年多,學生皆一時俊彥,他春風化雨感覺很好。但學校發生學潮,蔡元培支持學生退學,這次他想都沒想――辭職。學生退學,教師辭職,同時與同仁籌辦愛國學社,接納退學學生繼續學業。 1912年46歲時,1月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3月臨時政府北遷後續任。7月2日,為抵制袁世凱專制獨裁,向袁當面堅辭教育總長。袁世凱以『我代四萬萬人堅留總長』相留,蔡元培脫口而出:『元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1917年51歲時,1月就任北京大學校長。7月3日,因抗議張勳復辟,向總統黎元洪提出辭職。後因張勳復辟鬧劇很快落幕旋復任校長。 1919年53歲時,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部分學生被捕,蔡元培每日奔波救助被捕學生,7日上午10時,被捕學生終於悉數獲釋。8日蔡元培親自向總統徐世昌遞送辭北大校長信,並發表【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當晚離京。後經校內外多方持續數月的敦請才放棄辭職,9月20日到校視事。 同年12月31日,北京市小學以上各學校教職工要求政府以現金髮薪而罷課,教育部未能及時應對,蔡元培與北京其他各大專院校校長聯名辭職。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辭職,直至1月12日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對教職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認,才又復職。 1922年56歲時,10月19日,北大少數學生反對徵收講義費,並肆意喧鬧,甚至圍攻蔡元培。蔡元培痛感『平日訓練無方,良深愧慚』而憤請辭職。北大學生『相顧驚駭』,緊急開會誓當全體一致驅逐個別鬧事學生,一致議決挽留『我們平日所信仰的蔡校長』。後胡適等多次調停挽留,蔡元培念及鬧事學生只是個別,繼而復職。 1923年57歲時,1月17日為抗議北京政府教育總長彭允彝干涉司法獨立,向總統府提出辭去北大校長職,並發表【關於不合作宣言】。當日離京。7月赴歐考察教育。 再查蔡元培日記與年譜,1928、1929那幾年,蔡元培幾乎月月在寫辭職信:請辭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請辭代理司法部長,堅辭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堅辭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堅辭國民政府委員……國民政府歷次都是『准假』、『慰留』。1929年8月8日晨8點半,百忙之中的蔣介石親自到蔡元培上海家中,敦請留職監察院院長。蔡元培仍堅辭不就:『我是好好先生,怎麼可以做監察的事情?』柔中帶剛,軟中有硬。遲至8月29日,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才開會勉強同意辭職,不過,對『國民政府委員』一職,仍然是『慰留』。 1935年,蔡元培已是69歲的老人。7月他正式登報聲明,辭去本兼各職計23項,只留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 對蔡元培來說,就職、辭職,辭職、就職、再辭職,幾個月的首任民國教育總長,4年多的北大校長,十多年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構建了他生命中的三段輝煌。在蔡元培堅持理想,數度辭職時,他和全家數年所堅守的清廉寒苦之生活,無人能及,個人所面臨的讒言誤解威脅迫害,也無人能及。正如胡愈之所言:過去數十年間,在思想界、文化界執着火炬而不斷前進的有幾個?數十年如一日,不為利祿而變節操的有幾個?始終忠實於真理、不愧屋漏的有幾個?為民主自由而奮鬥到底、不避刀俎斧鉞的有幾個?始終成為青年導師、知行合一而不欺騙青年的又有幾個? 來源:新華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