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專家:博物館的重點應該向教育轉化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8-7 19:15| 發佈者: 真衣| 查看: 1496|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我對整個博物館裏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書一樣。我們那個名叫艾格萊丁格小姐的老師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帶我們去。有時候我們去看動物,有時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藝兒。陶器、草籃以及類似的玩藝兒。我只要一想 ...
『我對整個博物館裏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書一樣。我們那個名叫艾格萊丁格小姐的老師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帶我們去。有時候我們去看動物,有時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藝兒。陶器、草籃以及類似的玩藝兒。我只要一想起這事,心裏就非常高興。連現在也這樣。』這是【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一段文字,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而言,博物館還是相對比較陌生的。  
  『博物館不是一個只來一次的地方,而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場所。因為這裏收集了人類的記憶,珍藏着民族的靈魂,抵禦着歲月的剝蝕,我們要帶着對歷史文化的尊重感走進博物館。』每次結束講解之前,義務講解員張鵬都會以這樣一句話收尾。日前,在21世紀教育沙龍的現場,他再次告訴聽眾。
  博物館之於兒童,是走進歷史、發現藝術的寶庫,是學校教育之外的重要補充。我們有沒有關注過博物館?理想的博物館能給童年帶來哪些改變?
  博物館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場所
  在暑期,孩子們會在哪裏?會幹什麼?
  對他們來說,不應只有電玩、遊戲、特長培訓班,還應有對美的感知和對歷史的敬畏。一張泛黃的照片、一行蠅頭小楷,一尊鏽跡斑斑的青銅器,站在它們面前,可以讓一顆幼小的心靈跨越時空距離,與古老的陳列、人物、故事邂逅,將對美與文明的熱愛播種在心頭最深處。
  張鵬已在首都幾家主要的博物館作義務講解10餘年。在他看來,帶孩子參觀博物館,重點是培養一種習慣和傳統,讓他用眼睛去看、去觀察,而不是記住裏面的知識點。
  『帶孩子去博物館不應只有一次,一個展覽也不應只看一次,可以看很多次。同樣一個國家博物館的青銅藝術展,第一次可以帶孩子去認青銅的器形,第二次可以去認青銅器上的花紋。一個終身學習的場所可以分不同的主題去看。』張鵬建議。
  他曾給一個小男孩講解中國古代錢幣的演變過程,從貝幣到後來的銅錢、交子等,小男孩按順序將所有的內容畫在本子上,最後畫了一張信用卡,因為他覺得信用卡也有錢的作用。這點讓張鵬很有感觸,『來博物館不僅是看,而是帶着觀察、思考和體會,興趣培養遠比知識點重要。』
  『我們希望能把博物館教育作為一種終身教育,而且要和人們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宋向光教授說,他同時也是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
  宋向光表示,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參觀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所需要的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4到5歲的孩子喜歡讀書,6到7歲的孩子喜歡在遊戲中學習,10到11歲的孩子喜歡比較抽象一點的規則性學習,要根據孩子們年齡發育的特點,採取能夠引起他們興趣而且樂於參與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學習。
  參觀博物館只是一個開頭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能不會非常明顯地感受出孩子在博物館所獲得的提高,但能發現的大多是一些細微的變化,首先是孩子們會聽會看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學語文教師羅曦說。
  羅曦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時,孩子們大多是抱着一種旅遊的心態,異常興奮,而一年之後,他們變得安靜了許多,能夠坐在地板上聚精會神地聽志願者講解。
  最讓羅曦驚訝的是,孩子們現在已經有意識地主動走進博物館,並能將在那裏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學習中來。
  『大家試想,小學二年級的孩子,用「拱」字簡單組詞時,一般是拱橋、拱門,但是他們給了我一個異口同聲的答案「斗拱」,孩子們已經把古建築中的斗拱應用到語文學習中去了,真的很欣慰。』
  參觀博物館只是一個開頭,不是結尾,中間很長,需要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去普及。
  『參觀的過程就是一個閱讀的過程。』羅曦表示,不管看到的是故事也好,是知識也好,是資料也好,這些文字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對文字鞏固的過程。還有,回到家可以查閱書籍,這更是帶着興趣讀書的過程,孩子們收穫的會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博物館的重點應該向教育轉化』
  『在博物館的眾多職能中,教育職能擺在突出位置。』張鵬認為。
  『我們一直在宣傳博物館工作的重點不只是藏寶,更應該向教育轉化。』宋向光深有同感,對上述問題,國內博物館界已開始有所認識,但受制於設備條件、互動組織、人員素質等現實條件的制約,推動變革尚需一個過程,『現在的博物館是一個要靠外力來推動變革的狀態』。
  宋向光介紹,西方博物館所提供的教育服務就非常多,像導覽服務、教育項目等,大英博物館最近就做了館藏展,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教育項目則針對不同的群體、不同的觀眾有區別地開展。(本報通訊員 張琳琳 本報記者 靳曉燕)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