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七成人不会写癞蛤蟆 评:不会写也无大碍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8-8 17:37| 发布者: 偷月| 查看: 1413| 评论: 0|来自: 深圳商报

摘要: 虽然现在是一个汉字危机的时代,但我并不认为“七成人”不会写“癞蛤蟆”就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会写癞蛤蟆?记得天鹅肉就行了,不必惊慌。 认真分析一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那些让成人抓耳挠腮的汉字,你 ...
虽然现在是一个汉字危机的时代,但我并不认为“七成人”不会写“癞蛤蟆”就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会写癞蛤蟆?记得天鹅肉就行了,不必惊慌。

认真分析一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那些让成人抓耳挠腮的汉字,你会发现它们其实特别像高三学生语文复习资料里的“字形部分”汇总,大多是一些“准生僻字”、易读错的字和易写错的字。看看那些诸如斧钺汤镬、镪水之类的词语,怎么能算是常用字呢?我们日常生活里用到他们的地方少之又少。我可以这样断言,让这些成人体验团的成员参加一下高考复习强化训练,不出两个月,他们写这些字就是小菜一碟。但假如再过两三年再来考察他们,他们估计依然会“提笔忘字”。原因在于,这些字并非常用字,属于使用频率极低的汉字,除了文字工作者、专业的文字使用者和文字爱好者外,能经常使用并记得它们的人并不是太多。你让车间的工人、路上的交警、送外卖的大哥、卖菜的小贩来写攥拳头,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字,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会写更好,不会写也无大碍。比如癞蛤蟆,你不会写,但知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思也算一种知识积累。假如只会写“癞蛤蟆”,却不知“天鹅肉”为何物,学得生硬,写得死板,那还不如不会写。假如用不会写“癞蛤蟆”这样笔画繁多、难记忆的字来论断国人文化素质的高低的话,那就有些预设命题然后“请君入瓮”的味道了,很像设了一个局。再说了,如孔乙己般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N种写法,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木讷而已,其他的作用并不是太大。更有甚者,有人以此作为卖弄学问的手段的话,就更加不堪了。曾见一篇文章,作者夸奖某地文化名人辈出时,用“此地江左风流”来描述,“江左风流”是指谢安,他这样用岂不是贻笑大方?照这样看,有时“会”与“不会”都差不多,关键在于懂还是不懂。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呼吁汉字改革甚至彻底废除汉字的呼声盛极一时,其原因无非是汉字太难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太难,远不如拉丁文字记忆得快。比如在1922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在《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一文中说,汉字无论就“结构”还是“涵义”而言,“全是停滞于古代社会的文化与思想,他们的用法、变动流转,又和语言绝不相谋,到了现在,只成了一种单表音节的抽象符号,即无意识而又繁琐的东西。”这些观点虽然很偏激,但有的部分却不无道理。这“癞蛤蟆”之类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写了。

想起王力先生1936年在《汉字改革的理论与实际》中的一段话:“在现在中国的环境里,民众所急急要认识的是汉字。如果你教他们认识一个新文字而不认识汉字,他们在现在社会里依旧是些文盲。”这虽然是针对鼓吹“拉丁化”的人说的,但在今天却更有意义。你让他们写那些生僻、难写的汉字,他们却不理解,不从心里“认识”,会写与不会写又怎么样呢?所以,不会写癞蛤蟆不可怕,记得“天鹅肉”就行了。能把常用的字写对、写整齐,管他“斧钺汤镬”干啥。(姜伯静)


来源:深圳商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