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为中医药服务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3-8-10 22:11|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357| 評論: 0|來自: 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   8月3日,在中国(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关于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大会发言,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 ...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8月3日,在中国(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关于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大会发言,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

  于文明认为,当前,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需要的内在要求,是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的必然需求,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将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必须大力发展。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资源独特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入推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在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服务,日益为人关注。于文明说,这决定了我国健康服务业要在传统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基础上,要深化和挖潜服务,健康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机制也面临着升级改革和结构调整。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是我国独有的民族医药产业资源和特有的医疗保健服务贸易资源,尤其所包含的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的丰富实践和经验,是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2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发挥中医药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独特作用,明确了重点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

  “在当前中医药发展和服务业发展均处于良好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中医药服务及相关健康产业同样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前景可期,大有可为。”于文明强调。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有可为

  于文明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被置于重要地位,有着强烈“民生”需求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此时,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不再只是卫生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服务贸易资源。从针灸、按摩、足疗等各种养生保健服务到“治未病”中心、养生会馆等各类养生保健机构,以及中药茶、药膳、灸疗罐等养生保健产品,不仅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扩大国内需求,还能通过满足民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民众健康素质,还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不仅通过提供“非基本”养生保健服务成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补充,还能有效推进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又联合启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重点机构、重点地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于文明说,“国内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深入开展。”

  营造良性环境,推动良性发展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自发层面,时有乱象,鉴于其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于文明建议:一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遵行市场经济规律,企业自主和政府支持相结合,鼓励社会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

  二要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要以树品牌、树形象为战略发展目标,扶持发展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知名品牌和机构。还要挖掘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特色和优势,继续发挥名老中医专家和传统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并赋予新内涵。

  三要有效整合资源,规范有序推进。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相关标准建设,规范服务,使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序发展。

  四要重视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及养生保健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和民间的力量,重视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医药“非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药服务贸易,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和相关健康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