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一代名將,也是『精忠報國』的精神化身。『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千古流傳。岳飛的文化遺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目前已有三處,除了杭州岳飛墓和湯陰岳飛廟之外,就是新近被納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朱仙鎮岳飛廟。
朱仙鎮之戰存爭議 朱仙鎮岳飛廟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在朱仙鎮,曾發生過岳飛戎馬生涯中最重要也是爭議最多的一場戰爭。關於這場戰役,最初的記載來自岳飛的孫子岳珂編輯的【鄂國金佗粹編】。書中記載得極為生動,摘錄如下: 『先臣獨以其軍進至朱仙鎮,距京師才四十五裏。兀朮復聚兵,且悉京師兵十萬來敵,對壘而陳。先臣按兵不動,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打破之。兀朮奔還京師。』 書中還講道,岳飛當時想乘勝深入,得到民眾及義軍的擁護,『兩河忠義百萬,聞先臣不日渡河,奔命如恐不及』。但是當時秦檜卻與金人勾結,力主議和,看到岳飛即將完成收復大業,『大懼,遂力請於上,下詔班師……一日而奉金書字牌者十有二』。岳飛痛心泣下,東向而拜說,『臣十年之功,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金兀朮失敗後,狼狽逃竄,急於丟棄開封而退走。有人以岳飛會退兵勸他守城。金兀朮卻說,『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用敵人的嘴進一步渲染了朱仙鎮的戰績。 在後世流傳的評書、戲劇中,朱仙鎮之戰更是得到了戲劇化的呈現,成為一個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但是,以史學家的眼光來看,岳珂記述或講述的這個故事,卻是橫空出世的一份孤證。在【鄂國金佗粹編】問世之後編印的有關岳飛的史料,包括記載朱仙鎮之戰的史書:如【皇宋十朝綱要】、【文獻通考】等基本都抄錄這段論述。而在【鄂國金佗粹編】之前問世或大致同時出現的史料中,又均無朱仙鎮之戰的記述。而且,岳珂記述的朱仙鎮之戰,有很多語焉不詳之處,似乎不太符合人們記述重要事件的常例。 戰爭真相或有兩種可能 因此,關於朱仙鎮之戰是否存在,歷來就有爭論。按照常理揣度,如果存在這麼一場大勝仗,總會在史書、筆記等中留下痕跡,而且也應該能找到岳飛寫給朝廷報捷的奏章。可惜的是,這些材料目前都無法找到。但是,由於岳飛是含冤而逝,很有可能關於他的功績的材料已經被秦檜等付之一炬,此類事件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因此,真相有兩種可能。要麼,岳珂為了抬高自己的祖父,或者為了迎合時人抗擊異族入侵的心態,編造了這一段所謂的『大捷』。要麼,朱仙鎮大捷真實存在,只是史料已經完全沉沒在政治動盪或歷史消逝之中了。 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曾對岳飛生平作過深入研究,他認為朱仙鎮之戰子虛烏有,純屬岳珂在紙上為祖父添上的一筆戰功而已。 鄧廣銘認為,在紹興十年,岳飛及其岳家軍戰績的頂峯時克復了穎昌府,岳飛本人及其軍隊都不曾到過朱仙鎮。在鄧廣銘的【岳飛傳】中,也沒有提及這場戰役。 朱仙鎮之戰或出自口述史料 另一位宋史專家、【岳飛新傳】的作者王曾瑜先生則提出了另一種看法。 他認為,史料缺乏記載,並不能表示史事不曾發生。岳飛的第三子岳霖曾委託國子博士顧杞編撰岳飛的史料,岳珂在此基礎上接受繼續編輯。他除了參考顧杞的稿子外,還參考了【野史】。而顧杞的原稿和【野史】現在都已經遺失了。因此,我們固然無法證實其中有朱仙鎮之戰的記載,但也無法證實其中沒有這類記載。同時,岳珂在編輯時又『考於聞見,訪於遺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作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和口述史訪問。朱仙鎮之戰的事跡很有可能就得自於口述史料。如果是這樣,考慮到岳飛是在死後二十年才獲得平反昭雪,他的親朋故舊記憶模糊而導致岳珂記錄模糊,也不是沒有可能。 王曾瑜先生綜合考察以上因素,並依據岳飛在穎昌大捷之後的一份奏摺中透露的兵力及用兵意圖的分析,指出岳飛當時乘勝殺到朱仙鎮,擊破金軍,也是有相當的可能性的。 岳飛是歷史的,但岳飛又超越於歷史之上,成為一種精神象徵,寄託着後人對民族意志的堅守和追尋。從這個意義上說,朱仙鎮和岳飛的出生地湯陰、埋骨地杭州一樣,成為岳飛生命歷程中的地標。其中,朱仙鎮,既是岳飛一生功業之頂點,也是其人生的轉折點。朱仙鎮之戰,是岳飛故事中最激動人心也最令人痛心的一段。岳飛和他的朱仙鎮成為後人繞不開的話題。文並圖/胡一峯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