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它傳承好,在數碼時代,我們要打好『漢字保衛戰』。
據媒體報道,在日前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中,只有30%的成人體驗團寫對了『癩蛤蟆』一詞,而『熨帖』一詞的正確率只有可憐的10%。一個電視特別節目,成了一道讓當代中國人尷尬與汗顏的『公眾考題』,許多人不禁感嘆『漢字的危機來了』! 今天,我們生活在數碼產品和信息網絡之中,幾乎無法擺脫。由於數碼產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網絡的日益發達,人們不需要手寫漢字,就能輕鬆自如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長此以往,在『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之下,人們越來越不會手寫漢字了。 提筆忘字的普遍現象,被稱為數碼時代的全民『失寫症』。所謂『失寫症』,原本是指腦損害所引起的原有書寫功能受損或喪失。可如今,腦部神經沒有什麼損害,很多人就出現失寫症狀了。 事實上,不僅我們中國人患上了這種全民漢字『失寫症』,在數碼浪潮的席捲之下,日本民眾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漢字失寫――漢字是日本文字的一部分。過去,日本的孩子們得花數百小時去學習這種複雜的文字,但現在,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只需要輸入英文字母,就能找到所要的漢字。一些孩子上課甚至不再做筆記,只是拿出平板電腦把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內容拍下來。其結果是,許多年輕一輩逐漸忘記漢字這種象形文字及其含義。 毫無疑問,隨着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碼會更全面、更深入地影響我們,今後手寫漢字的需要將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全民漢字『失寫症』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一種常態。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不可抵擋的現實,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潮流;其次,應該繼續強化小學階段的漢字手寫教學,包括傳統書法文化教學;再次,打造更多更優秀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引發全民對漢字『失寫』的關注,激發國人對手寫漢字的熱愛。 總而言之,在數碼時代,我們要儘量避免漢字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努力打好這場『漢字保衛戰』。正如歌曲【中國娃】所唱,我們中國人『最愛說的話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面對『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它傳承好。(胡樂樂)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