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內容搜索

漢字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繁簡變化有起有伏

國學新聞| 漢學研究

2013-8-13 21:45|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650| 評論: 0|來自: 長江日報

摘要:     這個夏天,『一個「癩蛤蟆」難倒七成人』、『你認的字都還給老師了嗎』成爲微博熱點,『漢字英雄』、『漢字聽寫大會』成爲熱門節目,聽寫、認字成爲一種時尚。   這些聽寫節目最初的靈感源於美國的拼 ...
 [漢字前景]
  這個夏天,『一個「癩蛤蟆」難倒七成人』、『你認的字都還給老師了嗎』成爲微博熱點,『漢字英雄』、『漢字聽寫大會』成爲熱門節目,聽寫、認字成爲一種時尚。
  這些聽寫節目最初的靈感源於美國的拼字比賽『Spelling Bee』。拼字在美國具有悠久歷史,拼字冠軍會受到總統接見,是一種巨大的榮譽,而中國並沒有類似的電視節目。
  『漢字英雄』的製片人馬東說,漢字作爲記錄中華文明史的一種方式,從書寫在甲骨上到竹木簡、絲織品、紙張上,直到今天寫在電子屏幕上,這是歷史演變的必然,因爲介質變化觸動了人們內心的懷舊情緒,『漢字英雄』可能喚醒了這種共振點。
  除了『提筆忘字』等現象,這些節目還勾出一個新的問題:我們真的了解漢字嗎?我們了解它的產生、演變和可能的前景嗎?
  周有光:
  21世紀將出現『基礎華語』
  21世紀,漢字將成爲定形、定量、規範統一的文字。華文之外,世界上有哪一種文字是簡繁並用、字無定形的?統一規範是歷史的必然,刪繁就簡是文字發展的規律。
  爲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屏幕上的清晰度,21世紀後期可能對漢字還要進行一次簡化。
  現代通用漢字有7000個,其中半數3500個是常用字。按照『漢字效率遞減率』,最高頻1000字的覆蓋率是90%,以後每增加1400字提高覆蓋率1/10。利用常用字,淘汰罕用字,符合漢字規律。與其多學而不能用,不如學少而能用。21世紀將出現一種『千字文』加『拼音』的『基礎華語』。『基礎華語』對外國人學習華語最爲有用。
  中文麻煩。困難和麻煩威脅著華語和華文。減輕困難和麻煩是21世紀的頭等大事。21世紀將有更多的智能化軟體,利用拼音幫助漢字,使華文在網絡上便利流通。在21世紀的國際往來中,拼音將發揮溝通東西文化的橋梁作用。信息化和拼音化將並駕齊驅。
  (【朝聞道集】)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漢字
  依個體象形是畫,『依類象形』才是字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批比較成熟的漢字,但是漢字不可能一開始就這麼成熟。
  漢字產生的方式,或者說漢字形體的來源,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根據客觀事物的形體進行描摹而產生象形符號,二是人爲規定某些標誌符號,三是利用已有的字形組合出新字,四是對已有字形進行改造而變爲新字。
  象形符號就是根據所要表達的客觀事物的實體或情景進行描摹,產生一個平面的形體符號來代表這個事物。
  按照【說文】的說法,要『依類象形』,就是根據某一類事物的總體特徵來勾畫出某個形體。
  比如人物肖像,不論是工筆還是速描,都只代表某一個特定的人,這就是畫;而古人根據所有人的特徵抽象出一個簡單的象形符號,它不像任何一個具體的人,而可以代表所有的人,這就是象形字。
  漢字的繁簡有起有伏
  專家規範和行政干預,都可能導致漢字發生變化
  漢字的變化除了字數的增減外,就同一個字種而言,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形體、結構和用法。
  形體方面,筆畫數量的增減就是『繁簡』變化的問題。漢字既有繁化的階段也有簡化的階段,例如金文、大篆比甲骨文總體上要繁化,小篆比大篆總體上要簡化,隸書、草書又比小篆更簡化,而楷書的繁體階段比隸、草總體上繁化,現代的簡化字楷書系統又比繁體字楷書系統簡化。可見漢字的繁簡不是單線條發展的,只是我們正處於簡化的階段,所以感覺簡化成爲總趨勢。
  簡化是爲了便於書寫,而繁化則是爲了表達清晰或者美觀。這兩個規律既是矛盾的,又是辯證的,它造就了漢字從古到今的繁簡協調變化。當漢字表達不很明確的時候,就適當繁化,當漢字繁化到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的時候,就適當簡化。
  漢字的發展演變當然也會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例如書寫工具和載體的不同,個人書寫習慣和社會審美意識的不同,專家的規範和行政的干預等,都可能導致漢字發生變化。
  甲骨文的纖細方折,金文的肥實婉轉,簡帛文字的飄逸靈秀,版刻文字的規整方正,無不跟工具和載體相關;隸草行楷、蔡(蔡邕)王(王羲之)張(張旭)歐(歐陽修)等不同書體的形成,大概跟社會審美意識和個人書寫習慣相關;而秦代小篆字系的誕生,則是專家規範和行政干預的典型代表。
  漢字規範仍有不少問題 『』、『又』都在變戲法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漢字整理和規範工作並未盡善盡美。以簡化字而論,雖然爲功甚巨,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有的簡化字很個性化,沒有考慮相關字的系統簡化,如『』簡化爲『異』,『S』中的『』卻簡化爲『共』,而『翼、冀、戴』等字中的『』卻又不簡化,結果使得漢字系統中的『』形照樣存在,平白無故地多出一個『異』字來。
  有的簡化符號跟某字或某構件同形,而且代替的構件繁雜,無法歸類,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系統性,如『又』在原有構形系統中是個表示手的構件,而簡化字中作爲簡化符號代替了11個以上的構件或不同的形體,『觀(^)、漢(h)、雞(a)、對()、樹()、聖(})、風(L)、鄧()、戲()、僅(H)、轟(Z)』,這就使得『又』作爲構件的功能發生混亂,而且這些被代替的構件在現代漢字系統中大多數並沒有消失,仍然在別的字中存在,整體系統並沒有得到簡化。
  有的同音替代造成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從而給整理古籍和跟港台進行繁體字溝通時帶來麻煩,如『發(l)』、『干(智o)』等。
  有的偏旁類推在不注意功能和層次的情況下會產生大量人爲生造的怪字,特別是1977年公布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出現了更多不符合漢字系統和漢字演變規律的現象,雖然很快廢止,但影響殘留至今。
  另一方面,新時代新變化,也在呼籲新的規範理念和新的規範標準。研製新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十分必要。
  [漢字怎麼來的][簡體字的背後] 漢字革命與現代性
  百年以來,漢字始終面對著被消滅的危機。陸費逵、錢玄同首倡『拉丁化』,瞿秋白怒斥『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還有人高調痛批『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和『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絕大多數蘇聯乃至西方漢學家,都視漢字爲落後的象形文字。本土激進知識分子的『漢字拉丁化』倡議,獲得了來自全世界的響應。
  這場文化喧囂終於在1956年成爲現實。從1月份起,僅兩個月時間,【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和【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就傾巢而出,其中拼音方案的目標,是推動掃盲識字運動,待時機成熟後再廢漢字以代之,而簡化字則是漢字被取代前的過渡形態。但這種簡體字方案,正是急功近利年代的畸形產物。
  簡體字推行者聲稱,簡化字減少繁體字筆劃,加快書寫速度,減少繁體字數量,降低認讀難度,由此爲掃盲開闢了意義深遠的道路。儘管簡體字掃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盲,但中國大陸的文盲比例,卻仍遠高於繁體字的港澳台。
  事實上,只有少數過繁的文字(如 『』、『|』、『J』、『』、『』等)需要進行適度手術,大部分漢字筆畫都在可接受的範圍以內,但這場拼音化運動的序曲,並非只是一種文字自身的變革,而是隱含著更爲複雜的政治訴求,它一石數鳥地實現了下列戰略目標:第一,向民眾顯示了文化大一統的威權,成爲與嬴政『書同文』媲美的歷史偉績;第二,向史達林爲首的蘇聯陣營表達了『字母共產主義化』的決心;第三,徹底劃清了跟港台資產階級反動政權的文化界線。
  1950年代下半葉入學的小學新生,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接受簡體字的規訓,並且以簡體字爲文化認知的根基,這就是所謂『簡體字世系』。該世系成員對『繁體字』文本的敬畏退化,歷史情感日益淡漠。
  『文革』期間出版的革命讀物,無疑都是以簡體字排版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種【水滸傳】簡體字本。它們是古典文獻簡體化的範本,向廣大『無產階級』昭示了文化現代化的圖式。以橫排簡體的方式印刷古典文獻,就是一次政治鑑定,它要從文字學的立場,判處【水滸傳】乃至【紅樓夢】無罪。而更多的繁體文獻,則將繼續以有罪身份遭到封存。在『文革』的極端語境中,繁體文本自身就是一種象徵,代表著文明的記憶、流逝的歲月以及柔軟溫存的部分,而簡體字則是革命、現代性和堅硬冷酷的象徵。
  如同一些研究者所揭示的那樣,從『邸鋇健鞍』的轉型,正是『心』和『靈魂』大步淪喪的象徵;而『}』向『聖』的轉型,則意味著精神高度(耳代表諦聽,口代表言說,是尊者的精神性的哲學表徵)向更爲低級的土木建築高度退化(又土,就是土的簡單疊加,預言了當代城市所展開的高樓競賽)。
  此外,那些莫名其妙的符號『x』和『又』滲透到文字內部,腐蝕著它的靈魂。神鳥『P』改成『鳳』就是一個範例,它以類似否決(『又』類似『X』)的方式,消解文字中的神話、神性、想像力和隱喻關係,並切斷閱讀/書寫者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血脈。但這種粗暴的斷裂模式,卻完全符合革命式進化的原則。
  這斷裂直到1977年起才開始逐步彌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大批中外文學名著,簡體字退出激進的『文化革命』程序,跟舊文明達成古怪的和解,並開始承載它的精神成果。簡體字是一個成功的僭替者,以新漢字的面目在世,在現代性的名義下,篡改著漢字的隱喻天性。
  在21世紀的中國大陸,新簡體字世系公開指控說,『恢復繁體字是對80後的摧殘』。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罪名。繁體字一旦無法獲得年輕一代的支持,便註定要在冷漠或聲討中消亡。不僅如此,它還要腹背受敵,被迫面對國家語委的行政威權――繁體字屬於『不規範』漢字;學校教育中禁止書寫繁體字;公共場合禁止使用繁體字,如此等等。我們只剩下惟一的『救贖之路』――立即追認繁體字爲『世界文化遺產』。
  [漢字藝術]短命的甑詼批簡體字
  在漢字簡化歷程中,『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是一個被否定的產物。在這種方案里,『副總理』被寫爲『付總理』,發展的『展』字是屍體的『屍』字下面加一橫。這種『超簡化』的字體,僅僅試用過半年就被叫停。
  【起因】漢字繼續簡化是路線鬥爭需要
  1956年,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揭開漢字簡化的序幕。
  1964年,文字改革委員會編印了【簡化字總表】,收錄2235個簡化漢字,成爲目前通行的規範漢字的來源,具有相當的科學性。
  之後又選定『第二批簡化字』。收集的資料,主要來自文字改革委員會1972年各省、市、自治區徵集的新簡化字材料,推薦的新簡化字材料,以及群眾來信中提供的新簡化字材料。然而,這些所謂的新簡化字,很多只是來自各地人們『大字報』里的創作,爲簡化而簡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約定俗成機會,不是成熟的俗體字。
  1977年12月21日,人民日報開始試用『二簡字』。
  【試用】『二簡字』引發反彈 半年後即停止試用
  『二簡』想方設法減少筆畫、簡化結構,大致上可以從簡化形體和同音兼併兩個方面去分析。淘汰了一部分『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改爲同音字;將一些複雜的偏旁和結構簡化或變換爲新的寫法;合併了一部分偏旁。實際上是對漢字進行了大的手術。
  簡化結果爲:『草案』把原來590個一簡字化爲462個二簡字(不包括簡化偏旁類推出來的391個二簡字)。平均筆畫從13.1降低到6.9,二簡字比原來的一簡字的筆畫幾乎減少了一半。在看似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引發了巨大的反彈。
  1978年3月4日,胡愈之、王力、周有光等23人聯名寫信,要求第五屆全國政協和第五屆全國人大的主要文件不採用草案第一表的簡化字。
  批評者說,直觀地看,這些簡化字缺胳膊少腿難看至極。『二簡』方案放棄了原來取得成功的以『簡化偏旁』和『可作簡化偏旁的簡化字』爲簡化的主要方式,而是缺乏規律地甚至是大量地簡化字形;一些字只在個別行業或某個地區使用,普遍性不強。有的爲簡而簡,是人爲新造的,缺乏約定俗成基礎,所以難以推行。而且方案擬訂和公布過程十分倉促,事先既未召開文字改革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也未經廣泛聽取群眾意見。
  【廢除】胡耀邦一錘定音 『二簡字』被徹底否定
  1985年12月,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將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簡稱國家語委),強調國家語委要『促進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這一通知表明拼音化道路已被放棄。
  隨後,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親自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二簡字』的問題。胡耀邦說,已有的簡化成果要穩定下來,規範用字,不准任意簡化,拉丁化拼音只作爲語音符號使用。
  1986年6月,國務院轉批了國家語委廢除二簡字草案的請示。隨後,國家語委重新發表了【簡化字總表】,共計2235個簡化字,只對1964年編印的【簡化字總表】中的6個字做了調整,沿用至今。這表明,『二簡字』這個從1972年就開始醞釀的特殊時代的產物,被徹底否定。
  『二簡字』推行的時間只有半年,但影響還是非常廣泛。受影響最大的是當時在公安部門登記的姓氏,由於不方便改動,所以很多人使用的其實是被廢除了的『二簡字』里的姓氏,例如許多『蕭』姓現在被寫作『肖』,『閻』姓寫作『閆』,等等。 編輯:秋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