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的能力的迷信必然遮蔽人的智慧 主持人:『自我膨脹』不但表現在人際關係上,還入侵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痛心地看到,一些人以戰鬥者的面目面對自然,索取、征服。用已故哲學家金克木先生的話說,人類正在『鋸自己坐着的樹枝』。 郭強:人類在把自己變成自然的主宰者和世界的立法者的同時,也把自己變成了地球的災民。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見多識廣、無所不能、神通廣大,這種表層的智慧下實際上潛藏着深層的愚鈍,帶來的是人類在日益增多的自然災害面前的脆弱、痛苦和無助。 系統論創始人、生物學家貝塔朗菲總結說:『我們已經征服了世界,但是卻在征途的某個地方失去了靈魂。』理性的自負最終必然通往對理性的背叛,對人的能力的迷信必然遮蔽人的智慧。人類如果在欲望膨脹下繼續殺雞取卵,終將導致人和人關係、人和自然關係的扭曲,後果不堪設想。 實際上,當我們正確認知膨脹後果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打開拯救自我大門的時候,讓知識填滿空虛、讓恬靜取代喧鬧、讓節制抑制欲望、讓智慧驅散貪慾,這樣我們才能彌合社會的斷裂,形成共享的價值,修築美好的家園。 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線,做事才會留餘地 主持人:有人把進取與忍耐比喻為『利劍』和『鈍斧』的關係,認為人生中這兩者需相互補足,不能一味張揚猛進,也不能一直隱忍不發。在您看來呢? 蘇楊:怎樣把握和平衡兩者之間的『度』?這依賴於理性。我認為,節制和膨脹我們都需要,但是要以理性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收放自如:在該發展的時間、地點、方向上全力以赴;在該節制的地方三思而行,乃至『退一步海闊天空』。 郭強:進取心來自於人的欲望。印度哲學家克裏希那穆提曾說過:『對欲望不理解,人就永遠不能從桎梏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摧毀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毀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壓制它,你摧毀的可能是非凡之美。』但是,欲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對於欲望的滿足是有限度的,人不能成為欲望的奴隸。 生活中充滿着辯證法,在滿足欲望與節制之間做到平衡就是智慧,做到對張揚和隱忍的度的合理把握,特別是能夠做到內心的和諧,就步入了人生的又一重境界。有人常說『沒辦法,停不下來啊!』『我也不想!』這說明,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人不能有效地把握欲望度。我們需要的是管理我們的欲望,把前進的腳步放慢一點,把欲望的怠速調低一點,把膨脹的欲望減少一點,把生活過得簡單一點,這樣,我們會生活得更加自如和美好。 主持人:康德曾說:『我最敬畏的是兩樣東西: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從個人而言,如何培養敬畏之心,如何節制自己的行為? 郭強:孔子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輕視大人,對聖人言也會加以戲侮。活在當下,人無敬畏,不知其可。敬畏並不是臣服,而是在一種自重自警的狀態下,把握自己。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線,做事才會留餘地。 我們應該敬畏生命。近年來無數次的天災人禍告訴我們:生命非常脆弱,生命又非常堅韌;人只有學會了敬畏生命,才有了享受生活的權利。敬畏生命本身就包括這樣的德行:愛、奉獻、同情、同樂和共同追求。對其他生命的痛苦麻木不仁,你也就失去了共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 我們應該敬畏規則。敬畏規則,必須打破那些暗流涌動、陰雲蔽日的『潛規則』,營造一個月朗風清、陽光透明的社會氛圍。 我們應該敬畏自然。人類發明高科技,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而不是隨心所欲地破壞自然。自然已經用它的方式懲罰了人類對它的無視、征服和殘害。只有學會了敬畏自然,我們才能博得自己生存的空間。 蘇楊:關於敬畏自然,我想這樣表述:尊敬自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變成『畏懼自然』。人類的發展,終究是適應並改造自然的過程,如果因為莫須有的『畏』而縮手縮腳,就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上。仰望星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敬畏,而是以科學性和多樣性為指向,充分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郭強:我同意,我們絕不能因噎廢食。 最後我想說,對於個人,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才是節制膨脹的方法,才會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確人生航向,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對於社會,不能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地去觀察各類現象,而是要積極建構一種有助於強化社會流動、消解身份隔膜與階層固化的制度,共創更多公平的機會平台與更多公正的流動通道,舒緩社會擁堵,共享發展成果,共建和諧社會。 來源:光明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