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鄭汝可 發自鄖西)『爲何全國各地的旅遊文化產品都千篇一律?』12日,在『武漢・鄖西文藝沙龍』上,湖北省文聯副主席何祚歡拋出這樣一個疑問。當日,何祚歡、胡應明、李冰等就文化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進行探討,學者們提出,打造文化旅遊,需要注重當地特色文化的保持。
『旅遊回來過了3天,忘了自己去過哪兒』,何祚歡說,一個新的文化產品出來,就跟風似的產生一批覆製品,『文化不是工業生產,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何祚歡談到了『不聲不響』、卻享譽全球的河南十三馬街會。上世紀80年代起,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河南各地及周邊省份,成百上千的民間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匯聚馬街村,說書會友,彈唱獻藝,形成全國民間藝術的獨特景觀。『600多年,「馬街會」未有宣傳,卻越來越紅火。』何祚歡說,這得益於『馬街會』始終融入當地生活。 而一些旅遊景點,最初古香古色,開發後卻充斥著商業氣息,『變成了與當地老百姓無關的一個產品。』何祚歡說,旅遊和文化是連在一起的,是一個城市的根,是應該保留的部分,要保留原汁原味。 編導李冰說,發展好的文化產品需要新形式。從前一部電影演紅一個少林寺,一首歌唱火一個太陽島,『現在這樣很難。』李冰說,沒有特色的文化產品,難以再打動人心。 李冰曾先後寫出【信了你的邪】、【槓上開花】等優秀的方言喜劇,他談道,『往往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氣,收效卻不大。』李冰說,文化推廣要靠文化本身的力量,要呈現當地的文化底蘊。『好的文化產品,是能夠「四兩撥千斤」的。』 武漢『文藝沙龍』由市文化局、創作研究中心舉辦,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十期,曾邀請卞祖善、孟冰、賴聲川等國內外大家來漢暢談文藝,拓展本土藝術家的創作視野。此次文藝沙龍首次走進鄖西,是武漢市文化局對口文化扶貧活動之一。 來源:長江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