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气功大师”王林的陨落,有网友调侃道,马云当为“大师杀手”,他的高调拜访让“王大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中还原为跳梁小丑。由此可见,高调过头,闷声发财的局势将不受掌控,疯狂追逐金主的过程,也是“大师”走向曝光的过程。在此,奉劝各路“大师”趁早拿捏自我标榜、自我包装的分寸,在吹嘘、忽悠牟利的道路上别步王林后尘,特别是书画界的“大师”们。王林的“空盆来蛇”把戏并不高明,但其上千“合影”、展示出的与名流的密切关系却是其行走江湖的秘笈。这种“抬轿式”烘托手法在书画界并不鲜见。近些年来,除了在专业报刊、大众书刊刊登几幅作品,有目的地参与几次现场笔会,操办个展等提升知名度的常规办法外,许多“大师”已经转向力度更大、见效更快的炒作方式。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弄大头衔”抬升法。受官场文化影响及缺乏书画鉴赏的专门训练等因素,不少人往往迷信书协主席、画院院长等行政身份,从而按“官位”选作品,喜欢跟风出手。于是“大师”们拼命钻营,在某协会当个主席、秘书长、理事之类的,靠“乌纱帽”去卖自己“水涨船高”的狗爬字、涂鸦画。发生在今年初的陕西书协换届、副主席扎堆的闹剧,便是“头衔”惹人爱的明证。此外,花钱买荣誉、花钱买奖项在许多比赛中也成为潜规则,许多“先前未曾听、一听吓一跳”的世界、华人、华夏级骇人奖项,成为了“大师”的广告词。 二、“开宗立派”吹嘘法。一些人也深感自己无才全面发展,却知道大师应有自己的独门专长,于是效仿“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关山月的梅”,早早地为自己明确了“主吹”方向,成为了“鸟王、鸡王、鸭王”。在“红包”评论的吹捧下,在媒体吹出的肥皂泡中,“白纸黑字”式地说自己是某某王、某某第一人,的确也忽悠了不少人。 三、“市场运作”提价法。受制于不够健全的书画市场环境和缺乏良好的竞争机制,市场上价格指标并不清晰,甚至混乱。一些“大师”通过自卖自买或与奸商勾结,暗箱操作,愚弄新手。他们不断抬高身价,造成作品被争抢的假象,让价格与艺术价值相脱离,在扰乱市场秩序的过程中,从中渔利。 林肯曾经说过,“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大师”再能折腾,吹出来的艺术价值永远也真不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穿了“大师”的把戏,懂得了“有地位、有名气的书画家,作品不一定值钱”的道理,从而由追逐虚构光环到回归于对作品内在价值的判断上,“大师”的所有吹嘘将徒劳无益。王林之辙在前,高调行事的“大师”必先塌陷,欲在书画界有所作为者当用功于正途,因为肆意低估大众鉴赏水平的人必将为自己的狂傲行为买单。 来源:京华时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