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當然要現代化,但前提是要尊重歷史邏輯,而非演繹邏輯,要放手社會博弈,不要強行嫁接,否則,很可能將好事辦成壞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已過去,『中國情人節』的喧囂漸漸平息。在現代社會,這樣沒來由卻熱鬧的故事,不知凡幾,對此,少有人願意深思。 七夕真是中國情人節嗎?且不說牛郎織女屬事實婚姻,育有子女二人,並非情人關係,就從情理論,今朝短會,明朝長別,這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期待,亦不協調。 其實,七夕是七夕,情人節是情人節,它們誕生於不同的文化傳統中,即有相似處,也未必能等同視之。可問題是,由於在現代化進程中長期落後,使我們產生了深深的文化自卑感。爲強調『先前闊』,不惜硬性比附,生生把牛郎織女也給逼進『小時代』中。 七夕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而情人節始於公元270年,兩者相差600多年,從文化精神看,亦有天壤之別,七夕強調對女性的關愛,突出小家庭溫暖,這是農耕文明的價值觀,而情人節源於宗教傳統,強調自我犧牲精神,把兩者放在一起,實有雞同鴨講之感。 傳統節日當然要現代化,但前提是要尊重歷史邏輯,而非演繹邏輯,要放手社會博弈,不要強行嫁接,否則,很可能將好事辦成壞事。在中國情人節幌子下,七夕甚至有蛻變爲『開房節』的趨勢,如此,既糟蹋了傳統,又有害於現代。 事實證明,文化是一種高度複雜的社會現象及歷史現象,它有自身的運轉規律,我們對其認識還很膚淺,此外,我們本身也生活在文化中,這意味著,也許永難識得它的真面目。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對文化要敬畏,而非隨便徵用,不能想弘揚就弘揚,想剔除就剔除,結果要麼是閹割掉文化的再生能力,使之成爲死美人,要麼是傷害了文化的自清潔能力,導致『黃鐘毀棄,瓦缶雷鳴』,正道不行,『大師』輩出。 在現代社會中,不受約束的權力與沒有邊界的資本,可能造成文化潰敗。把七夕包裝成『中國情人節』,既滿足前者的虛榮心,又滿足後者的利潤要求,如果再加上傳統基礎被逐步剝蝕,人們喪失了文化醒覺和批評精神,那麼,它就可能鵲巢鳩占,而當我們真的放棄精神家園,放棄文化江山,後果將不堪設想。 蔡輝 來源:北京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