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電影產業增量被質疑『攤大餅』式增長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8-19 22:29|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854|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爭議聲中,【小時代2:青木時代】8月8日走上銀幕,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一夜驚喜】正面挑戰,3部影片延續了今年以來中小成本劇情片唱主角的銀幕格局。    中小成本幾乎成為眼下中國電影產業振興的代名詞 ...
爭議聲中,【小時代2:青木時代】8月8日走上銀幕,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一夜驚喜】正面挑戰,3部影片延續了今年以來中小成本劇情片唱主角的銀幕格局。 
  中小成本幾乎成為眼下中國電影產業振興的代名詞。上半年票房前十名的國產電影中有7部屬於中小成本。【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等影片用數千萬元的投入換來數億元票房的成績,也誘惑着資本加大對電影產業的投入。
  不過,精讀上半年中國電影產業數據,有人表示需要冷靜,甚至提出需要謹慎對待中小成本影片的勝利。上半年中國電影比去年同期多賣出1.1億張票,而平均每場觀影人數卻不到24人,產業增量是否只是把餅攤大了的結果?
  電影牛市刺激: 
  預言單片票房將超30億元
  『高歌猛進』或許是形容眼下中國電影產業最貼切的詞彙。今年上半年票房集體爆發,影院和影視基地建設項目簽約也有超50%的增長,未來3年單部影片票房30億元的預言,更讓人有理由相信國產電影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2012年底,由於進口分賬大片的配額增加到每年34部,不少人曾擔心中國電影市場會被以好萊塢為主的大製作瓜分。不過,今年上半年內地票房數據顯示,中小製作占據了眼下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陣營。在總票房排行榜前5位中,4部皆為國產影片,並且單片票房成績都在5億元以上。
  有業界人士認為,國產影片之所以成績驕人,源自影片的題材,愛情、友誼、懷舊、家庭,幾部現實題材中小成本影片切准了觀眾的喜好,突破了以往國產電影古裝大片、動作大片的固有模式。
  在今年4月和6月舉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資本也對中國電影產業充滿了期待。據了解,僅北京電影項目簽約總額就超過87億元,中外電影合拍項目達到10個。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很有信心地表示,2015年左右,中國的單部電影票房有望達到30億元。
  攤大餅式增長:每場電影不到24人
  有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電影市場的觀影人數達到了3.1億人次,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只有約2億人次。那麼,電影票房增長的原因,是否出自這多賣的1.1億張電影票,電影產業實質的進步又是否追平了近50%的觀眾增長速度?
  業內人士坦言,觀影人次的大規模增長,受到了商業地產拉動的院線建設的刺激。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影院419家,新增銀幕數1962塊,到今年6月,內地市場總銀幕數已超1.5萬塊。另一因素則是技術升級,隨着3D技術的成熟,內地電影市場的3D銀幕數也經歷了極速增長期,目前全國不能放3D電影的影院只占總量的0.5%。不少人開始追問:下一個技術增長點在哪裡?當銀幕數量繼續增加,3D成為技術標準配置之後,是否意味着『技術誘惑』缺席之後的電影產業這張大餅,只能靠越攤越大換取市場的增長?
  據統計,2012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37.11元,今年上半年則回落到35.19元。結合總票房和場次,有人算出上半年每場電影的觀眾為23.48人,與去年全年平均值相當,相比2011年的每場32人,則有所下降。平均票價和場均觀影人次的降低,意味着電影市場的增長很可能不過是粗放型的膨化。
  下一個增長點:合理的電影類型結構
  正如某些電影導演所說,投資人正在以賭馬心態跟風量產中小成本電影,這或許將提前終結中國電影產業的這波消費熱潮。
  【失戀33天】成功之後,青春題材中小成本影片成了投資熱門。但是,除了『致青春』和『小時代』可以憑藉導演的影響力成功折桂外,更多的 『青春派』早已折戟。有評論認為,年輕人目前已經成長為電影市場的消費主體,他們的口味決定着市場的風向。但試問,如果沒有導演和演員本身的話題性,觀眾對銀幕上的所謂青春失去新鮮感,還有多少中小成本能成為下一個『致青春』或者『小時代』?
  中小成本電影牛市不僅折射出消費市場需要名人效應,也讓圈內人看出了國產電影營銷和製作中的不足。一方面,很多電影的類型和樣式存在空白或短板,另一方面,類型片也沒有形成真正的領軍製作團隊或製作人。電影發行人於冬表示,缺乏業內頂尖人才的中國電影,容易遭遇內容和製作的雙重困局,想要電影市場持續發展,類型片的編導演製作營銷團隊都必須有相應的發展。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蔡靈認為,電影市場影片類型最合理的結構應該是一個『棗核形』,大片和小成本影片各占20%,而中等成本影片占60%。
  所謂『十年大片時代結束』,為我國電影一味模仿好萊塢走大片路線,忽略了本土電影業的發展階段畫上了句號。但是片面強調中小成本電影的力量,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導致中國電影產業無法擺脫失衡狀態。(王 磊)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