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網友『懿懿然然』發微博稱:前晚一行三人在小區燒紙,引燃旁邊的電動車,幸虧滅火及時……『晚上小區有人在燒紙錢,火星到處飛,這要是燒起來可不得了啊,是不是應該提倡一下綠色祭祖呢?』網友『卉子_Claire』也在網上發出疑問。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俗稱『鬼節』),此前幾天,很多市民都會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已故的祖輩和親人。但這種方式也開始飽受爭議,有人認爲這是傳統習俗,應該堅守;有人則認爲這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易引起火災,所以應該禁止或取締。 燒紙錢多爲一種心理寄託 前晚,記者先後來到漢口長春街,沿江大道濱江苑、江大路蔡家田社區、花橋二村社區、惠濟路趙家條等地,均能看到三三兩兩的人群在人行道上燒紙錢。 晚9點半,在長春街漢口濱江公關小區門口,賀女士夫婦帶著18歲的女兒,在人行道邊燒紙錢。賀女士說,紙錢分別燒給自己的祖先,老公的祖先和過路的神仙。正在燃燒紙錢時,突然刮來一陣風,將地上的紙錢吹散,賀女士和家人趕緊將飄散的紙錢撿回來。 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方式祭祖?『這都是盡一下心意,表達一下對長輩的懷念。』賀女士說,每年到這個時候,家裡不管有多忙,都會堅持這樣做,不僅是做給下輩看,還是做給我們內心看,也算是一種盡孝心。』賀女士的丈夫說:之所以帶著閨女一起來,就是爲了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 『這是一種心理寄託,是對走了的人一種懷念。』市民王先生說,燒錢祭祖是個傳統習俗,其實說起來就是個迷信,但大家都在這樣子燒,他們也就隨大流。 燒紙錢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當然,對於燒紙錢祭祖這種方式,也不乏反對的聲音。家住~口區營房南村的關婆婆就反映:七月半這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會有不少居民到小區廣場周邊燒紙錢,早晨起來鍛鍊時,地上到處都是紙錢燃燒過的碎屑,一陣風颳過,碎屑四處亂飛,很不雅觀。 『這是一種陋習。』關婆婆認爲,燒紙錢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易引發火災。對祖先和亡靈的祭奠,可以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得用燒紙錢的方式,『在心裡懷念他們就行了,要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多儘儘孝心。』 『人是現代的,思想還是古老的。』關婆婆說,燒紙錢祭祖的方式,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爲上,都與城市發展和現代文明格格不入。關婆婆稱,她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活了大半輩子,從來不放鞭,不燒紙錢。關婆婆建議,有關部門應像禁鞭一樣,在中心城區禁止或取締燃燒紙錢。 祭祖形式應與時代發展同步 有市民建議,現在,對於燒紙錢一刀切取締不太現實,還是應該人性化管理,相關部門或者社區可否考慮在小區指定地點,或者安放香爐等設施,在限制時間內引導居民燃燒紙錢並及時清理。也有市民認爲,燒紙錢本身沒有錯,但應該在燒完之後,主動將垃圾清理乾淨,做到不污染環境。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陳建憲認爲,選擇在特定時期,以特別的方式對逝去的故人緬懷和祭奠,既是一種心理需求,也是一種道德需求。燒紙錢祭祖是自古有之的傳統形式,但社會在發展,功能需求是永遠存在的,但符號形式要與時俱進,實現功能需求可以採取多種形式。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矛盾時,應採取更加文明、更加人性化的當代符號形式。具體到祭祖上,可開發一些新的社會服務平台,比如針對年輕人,可在網上設置祭掃平台,針對中老年人,可在考慮消防安全和城市衛生管理的前提下,採取集中燃燒紙錢的方式等,進行文明祭掃。 記者譚德磊 來源:武漢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