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并存-《中国智库》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2013-8-15 21:24| 发布者: 胡仔沓| 查看: 4668| 评论: 1|原作者: 易富贤|来自: 易富贤网易博客

摘要: 《中国智库》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今年3月创刊,每两个月出版一期,主要为中央决策做些对策研究。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并存 易富贤 一、年轻劳动 ...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并存-《中国智库》 - 易富贤 - 易富贤的博客
《中国智库》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今年3月创刊,每两个月出版一期,主要为中央决策做些对策研究。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并存

易富贤

 

一、年轻劳动力减少导致“用工荒”

人们从来就没有想到,作为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03年之前,计生委、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都在强调劳动力过剩,并以此强调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媒体也都在炒作“民工潮”。

然而从2003年开始,中国沿海开始出现“用工荒”。笔者在2004年就认为“用工荒”是由于计划生育导致年轻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但当时蔡昉等主流人口学家却认为是和经济形势相关的局部的、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不足为虑(2007年后才改口承认是劳动力总供给相对不足导致民工荒)。2006年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也认为中国劳动力短缺只是结构性短缺,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规模庞大,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不会缺少劳动力,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

然而近年的情况表明,劳动力短缺并非“局部性、暂时性、结构性”,而是愈演愈烈、全线告急,珠三角告急,长三角告急,甚至江西、四川、湖南这些以往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全面告急。

其实从人口学角度是能够解释民工荒的。中国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在2002年达到4.6亿顶峰后,在2003年开始负增长,几乎同时出现民工荒。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进口减少)暂时掩盖了中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后用工荒更加凸显。201220-39岁人口只比2002年下降5%,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如此之大;而到2032年,该年龄组人口只有3亿(比2002年减少1/3),对经济的影响的可想而知。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将长期并存

“人口多导致就业压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由,其实与亚里士多德的 “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一样荒谬。伽利略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是中国不少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至今理解不了“两个铁球”的原理。

巴西面积相当于美国的91%,人口只相当于美国的63%,但是巴西的失业率略高于美国。阿根廷面积是印度的84%,人口只有印度的3.5%,但阿根廷失业率也比印度还高。

工业革命以来,失业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所需劳动力不断减少;大量“失业”的农民进入工厂,生产衣服、电视、洗衣机、玩具等,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工业生产的效率也不断提高,机器淘汰人力;“失业”的工人涌向第三产业,人们享受的服务越来越好。现在发达国家只需要不到30%的劳动力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工农业需求,如果没有第三产业,70%以上的人就得失业。但是如果人口减少一半,消费市场也减少一半,仍然有70%以上的人找不到工作。

社会作为整体,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一个正常的社会大略是2个消费人口提供1个就业机会。美国3.1亿人口能提供1.6亿就业机会;日本1.27亿人口能提供0.66个就业机会;巴西2亿人口能提供1亿就业机会。中国内需市场只能提供6亿多就业机会,而实际劳动力却有8亿,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既减少了年幼消费人口,又使得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67.4%(世界平均只有48%,发达国家也只有50%左右),导致“额外过剩”约1.4亿劳动力。

如果1980年就停止计划生育,那么现在总人口14亿多;由于妇女需要照看孩子,劳动参与率降低,总劳动力反而只有7亿多。那么中国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也在50%左右,就业压力大为降低。

也就是说,中国内需不足不仅仅是人均消费能力不足,更是消费者数量的不足。为了保证国内的就业,中国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就业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

而印度由于人口结构比较合理,内需市场能够满足就业需求,经济增长更主要依赖内需。

中国目前之所以失业问题还不严重,是因为国际社会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即将走到尽头:

1)、中国年轻劳动力正在快速减少,大量的企业将转移到印度、菲律宾、拉美等年轻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给中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减少。

2)、发达国家由于老年化,购买力下降,导致国际市场萎缩。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2》的数据,高收入国家占全球进口商品的比例从1999年的81.5%下降到2011年的67.7%

3)、发达国家将保护本国制造业。比如美国近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帮助制造业复苏,增加就业。

有人说中国民工荒只是春节后才有,说明只是季节性的;其实不然,春节后民工荒之后,就有大量企业破产或转移,意味着就业机会在逐年萎缩。

有人认为产业升级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其实劳动力短缺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相反,失业率会更高。年轻人能胜任的工作,老年人并一定能胜任,这是一个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由于需求和消费信心不一样,年轻人作为消费者比老年消费者创造的工作机会要多得多,年轻消费者促使产业升级,而老年消费者却使得产业停滞。欧洲各国的经验表明,老年化不但导致劳动力短缺,也增加就业压力。比如日本15-64岁劳动力在1996年开始负增长,总失业率、15-24岁青年失业率分别从1980-1995年平均的2.5%、4.7%增加到1996-2011年平均的4.5%、8.6%。德国15-64岁人口在1998年开始负增长,总失业率、青年失业率也分别从1991-1997年平均的7.9%、7.9%增加到1998-2011年平均的8.5%、10.5%。中国15-64岁劳动力在2014年开始负增长之后,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将增高。与日本、德国还不同,中国有庞大的“过剩”劳动力,“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保就业”将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政治任务。

 

三、高等教育超前和城市化滞后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不是回农村当农民,不是当普通工人,而主要是在城市从事第三产业,少部分当技术工人。如果城市化进程跟不上大学扩招的进程,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6.7%,不但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甚至低于比中国落后十多年的印度。1999年之后的大学扩招是必要的。

但是中国大学扩招的速度远远超前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也比发达国家当年要快。中国大学招生从1999年的108万增加到2012年的689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6.7%提升到2013年的30%,只花了14年时间。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55年的10%提高到1978年的30%,化了23年时间。英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1年的14.5%提高到1991年的30%,化了20年时间。法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1年的18.6%提高到1987年的30%,化了16年时间。

而计划生育却导致中国城市化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如果工资合理,那么一个劳动力的收入就完全能够让全家进城生活;由于消费在城市,又增加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机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也有产业升级的动力。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导致劳动力“额外过剩”,长期低工资(最近几年在劳动力短缺的倒逼下才涨工资),消费者数量和人均消费能力双重降低,企业也没有及时进行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落后,对大学生需求不足),使得中国工业化不能转变为城市化。农民工无法承担全家人进城的开销,出现了中国独特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现象。生产与消费异地,导致城市消费不足,城市化滞后,第三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以可比的1990年国际元为标准,2013年中国人均GDP$10000,相当于英国1967年、法国1968年、日本1971年、韩国1993年的水平;当年这些地区的城市化率分别为77.5%69.5%72.6%76.5%。而中国2013年城市化只有53%。可见,中国的城市化是滞后的。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却高达30%,相当于法国1987年、英国1991年、日本1978年的水平;当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分别为73.8%78.2%76.0%,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比例分别为6.6%2.2%11%,从事第二产业(工业)的比例分别为30.4%31.1%35%,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例分别为63.1%65.6%54%。中国2013年劳动力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34%30%36%。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根本不可能容纳如此高比例的大学生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已经从2001年的103.6万增加到624.7万,今后几年还将继续增加。累计不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劳动力短缺、大学扩招导致中国制造业衰退

劳动力短缺加上高等教育大跃进,将降低制造业的竞争力。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也意味着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将补充不足(毕竟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各层次的劳动力,某些员工由企业培训比由大学培训更好)。

日本就是前车之鉴,1980-1994年日本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比例稳定在34%35%。但是1995年后15-64岁劳动力开始负增长后,一方面由于年轻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下降,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4年的38.7%上升到2010年的59.7%,导致制造业所需的年轻劳动力补充不足,日本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比例从1994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25%,同期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数量从2200多万下降到1600多万(并且年龄结构老化),出口占全球比例从19949.2%下降到2011年的4.5%。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从1994149家下降到2012年的68家。

欧盟在1999年前,3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工业,出口占全球比例一直在40%以上。但是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比例从1998年的30.3%下降到2011年的24.1%,出口占全球比例从1998年的42.9%下降到2011年的33.1%

韩国是另一个例子。韩国的高等教育也是大跃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1年的7.25%提高到1990年的36.8%2000年的78.8%2010年的103%(世界第一)。由于制造业补员不足,韩国从事工业的劳动力比例从1991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28.1%2010年的17%(低于日本和欧盟)。意味着韩国制造业可能将衰退,出口占全球比例可能即将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可能将比日本1995年之后要大。

韩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也导致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从1980年的2.8下降到2010年的1.2):增加了家长的养育成本,提高了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从而降低生育愿意),挤压生育时间,改变生育观念,抬高婚育门槛。韩国由于2000年以后的生育率比日本还要低,今后劳动力下降速度将快于日本,今后经济衰退速度将超过日本。

中国20-39岁年轻劳动力在2003年开始负增长,15-64岁总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开始负增长。2012年中国高校招生689万,已经相当于该年18岁人口的36.7%了。而18岁的人口却从2006年开始负增长,从2005年的2577万减少到20121878万、2028年的1367万(比2005年下降差不多一半)。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后负增长。如果继续保持2012年的招生规模,那么2028年招生人数将相当于18岁人口的50.4%意味着今后大量高校将破产,也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将衰落。

今后中国高校生源短缺,在家长(独生子女寄托了家长所有希望)和高校强大的推动力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步韩国的老路继续飙升,将导致“人口制造业”和“物质制造业”双重下降。

第三产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如果实体经济出现衰退,那么第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普通工人的补员不够和结构老化(40岁以下的农民工占比已从2008年的70%下降至2012年的59.3%),将导致中国制造业萎缩,也阻碍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中国将出现“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的局面。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并存-《中国智库》 - 易富贤 - 易富贤的博客
《中国智库》第3期聚焦改革 包月阳:报告内容刚解密

2013年08月07日 07: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智库》第3期主要聚焦中国改革,封面文章《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和其它几组文章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时两年的关于中国改革研究大课题。包月阳认为,新一期的分量比前两期要厚重,报告的内容主要是给中央决策层看的,刚刚解密。“刊登出来就是要向老百姓传递中国改革的思路、线索和布局。里面的思想在三中全会之后可能会体现出来。”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1.w4004-3055457116.8.mV6X1s&id=26784804451

 

书名:中国智库(第3辑)

作者:包月阳 主编
印张:14.5
开本:16开
页数:227
装订:平装  
时间:2013年7月
ISBN 9787802349735
定价:35.00元
 
内容简介
为让决策者更多了解民间声音,让政策草案为更多民众认可,在政府与理论界和民众之间搭建桥梁,中国发展出版社特策划推出具有思想库色彩的智库论丛—《中国智库》。本书以经济话题为主线,分析讲解与国家和百姓关系密切的种种发展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建议,为百姓答疑解惑。本书对中国诸多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和研究,涉及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以及政治制度等众多内容,是一部帮助国人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作品。
 
封面文章
010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布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038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系统化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059 优化政府间事权财力划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081 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104 打破大城市户籍改革困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109 利率市场化的美国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吴 庆
128 中国改革议程中的关键问题 ………… 世界银行集团
公共政策
136 人口倒挂地区的社会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153 治理雾霾须全方位发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162 国外如何进行公共政策评估 ………………… 李志军
文化与社会
171 什么是中国人的“好生活” ………………… 陶东风
世界与中国
184 日本国有铁路改革之路 …………… 王忠宏 陈亮辉
全球智库
189 珀金斯教授谈建立国际一流智库 …………… 王 雪
193 构建世界一流智库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雷 颖
201 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思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评论
204 从城镇化看基础设施投资重点 ……………… 巴曙松
210 迥然不同的中西城市发展道路 …………………………… 包月阳
214 中美新博弈 …………………………………… 刘 杉
218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将长期并存 …… 易富贤
223 日本没有“郭美美” ……………………… 桥本隆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