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今年3月創刊,每兩個月出版一期,主要為中央決策做些對策研究。
『用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將長期並存 易富賢 一、年輕勞動力減少導致『用工荒』 人們從來就沒有想到,作為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2003年之前,計生委、人口學家、經濟學家都在強調勞動力過剩,並以此強調計劃生育的必要性,媒體也都在炒作『民工潮』。 然而從2003年開始,中國沿海開始出現『用工荒』。筆者在2004年就認為『用工荒』是由於計劃生育導致年輕勞動力數量的減少。但當時蔡昉等主流人口學家卻認為是和經濟形勢相關的局部的、暫時性的勞動力短缺,不足為慮(2007年後才改口承認是勞動力總供給相對不足導致民工荒)。2006年公佈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報告】也認為中國勞動力短缺只是結構性短缺,中國勞動力年齡人口規模龐大,2016年將達到高峯10.1億人,比發達國家勞動年齡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不會缺少勞動力,必須堅持計劃生育不動搖。 然而近年的情況表明,勞動力短缺並非『局部性、暫時性、結構性』,而是愈演愈烈、全線告急,珠三角告急,長三角告急,甚至江西、四川、湖南這些以往勞動力輸出大省也全面告急。 其實從人口學角度是能夠解釋民工荒的。中國20-39歲黃金年齡勞動力在2002年達到4.6億頂峯後,在2003年開始負增長,幾乎同時出現民工荒。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向中國進口減少)暫時掩蓋了中國的勞動力短缺問題,2010年中國經濟增速回升後用工荒更加凸顯。2012年20-39歲人口只比2002年下降5%,對經濟的影響已經如此之大;而到2032年,該年齡組人口只有3億(比2002年減少1/3),對經濟的影響的可想而知。
二、『用工荒』與『就業難』將長期並存 『人口多導致就業壓力』自始至終都是中國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理由,其實與亞裏士多德的 『落體速度與其重量成正比』一樣荒謬。伽利略用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的理論,但是中國不少人口學家和經濟學家至今理解不了『兩個鐵球』的原理。 巴西面積相當於美國的91%,人口只相當於美國的63%,但是巴西的失業率略高於美國。阿根廷面積是印度的84%,人口只有印度的3.5%,但阿根廷失業率也比印度還高。 工業革命以來,失業問題一直存在。隨着農業生產率的提高,農業所需勞動力不斷減少;大量『失業』的農民進入工廠,生產衣服、電視、洗衣機、玩具等,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工業生產的效率也不斷提高,機器淘汰人力;『失業』的工人湧向第三產業,人們享受的服務越來越好。現在發達國家只需要不到30%的勞動力就能滿足全社會的工農業需求,如果沒有第三產業,70%以上的人就得失業。但是如果人口減少一半,消費市場也減少一半,仍然有70%以上的人找不到工作。 社會作為整體,人口決定消費,消費決定需求,需求決定生產,有生產才能提供就業。一個正常的社會大略是2個消費人口提供1個就業機會。美國3.1億人口能提供1.6億就業機會;日本1.27億人口能提供0.66個就業機會;巴西2億人口能提供1億就業機會。中國內需市場只能提供6億多就業機會,而實際勞動力卻有8億,這是因為計劃生育既減少了年幼消費人口,又使得婦女勞動參與率高達67.4%(世界平均只有48%,發達國家也只有50%左右),導致『額外過剩』約1.4億勞動力。 如果1980年就停止計劃生育,那麼現在總人口14億多;由於婦女需要照看孩子,勞動參與率降低,總勞動力反而只有7億多。那麼中國勞動力與總人口的比例也在50%左右,就業壓力大為降低。 也就是說,中國內需不足不僅僅是人均消費能力不足,更是消費者數量的不足。為了保證國內的就業,中國必須發展外向型經濟,就業高度依賴於國際市場。 而印度由於人口結構比較合理,內需市場能夠滿足就業需求,經濟增長更主要依賴內需。 中國目前之所以失業問題還不嚴重,是因為國際社會給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這種外向型經濟模式即將走到盡頭: (1)、中國年輕勞動力正在快速減少,大量的企業將轉移到印度、菲律賓、拉美等年輕勞動力豐富的國家,給中國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會減少。 (2)、發達國家由於老年化,購買力下降,導致國際市場萎縮。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2012】的數據,高收入國家佔全球進口商品的比例從1999年的81.5%下降到2011年的67.7%。 (3)、發達國家將保護本國製造業。比如美國近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幫助製造業復甦,增加就業。 有人說中國民工荒只是春節後才有,說明只是季節性的;其實不然,春節後民工荒之後,就有大量企業破產或轉移,意味着就業機會在逐年萎縮。 有人認為產業升級可以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其實勞動力短缺並不意味着充分就業,相反,失業率會更高。年輕人能勝任的工作,老年人並一定能勝任,這是一個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由於需求和消費信心不一樣,年輕人作為消費者比老年消費者創造的工作機會要多得多,年輕消費者促使產業升級,而老年消費者卻使得產業停滯。歐洲各國的經驗表明,老年化不但導致勞動力短缺,也增加就業壓力。比如日本15-64歲勞動力在1996年開始負增長,總失業率、15-24歲青年失業率分別從1980-1995年平均的2.5%、4.7%增加到1996-2011年平均的4.5%、8.6%。德國15-64歲人口在1998年開始負增長,總失業率、青年失業率也分別從1991-1997年平均的7.9%、7.9%增加到1998-2011年平均的8.5%、10.5%。中國15-64歲勞動力在2014年開始負增長之後,失業率(尤其是青年失業率)將增高。與日本、德國還不同,中國有龐大的『過剩』勞動力,『用工荒』和『就業難』將長期並存。『保就業』將是中國今後長期的政治任務。
三、高等教育超前和城市化滯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不是回農村當農民,不是當普通工人,而主要是在城市從事第三產業,少部分當技術工人。如果城市化進程跟不上大學擴招的進程,必然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1999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6.7%,不但低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其他國家,甚至低於比中國落後十多年的印度。1999年之後的大學擴招是必要的。 但是中國大學擴招的速度遠遠超前於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也比發達國家當年要快。中國大學招生從1999年的108萬增加到2012年的689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9年的6.7%提升到2013年的30%,只花了14年時間。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55年的10%提高到1978年的30%,化了23年時間。英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1年的14.5%提高到1991年的30%,化了20年時間。法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1年的18.6%提高到1987年的30%,化了16年時間。 而計劃生育卻導致中國城市化卻滯後於經濟發展。如果工資合理,那麼一個勞動力的收入就完全能夠讓全家進城生活;由於消費在城市,又增加城市的服務業就業機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比例不斷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企業也有產業升級的動力。中國由於計劃生育導致勞動力『額外過剩』,長期低工資(最近幾年在勞動力短缺的倒逼下才漲工資),消費者數量和人均消費能力雙重降低,企業也沒有及時進行產業升級(自主創新落後,對大學生需求不足),使得中國工業化不能轉變為城市化。農民工無法承擔全家人進城的開銷,出現了中國獨特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現象。生產與消費異地,導致城市消費不足,城市化滯後,第三產業遲遲發展不起來。以可比的1990年國際元為標準,2013年中國人均GDP為$10000,相當於英國1967年、法國1968年、日本1971年、韓國1993年的水平;當年這些地區的城市化率分別為77.5%、69.5%、72.6%、76.5%。而中國2013年城市化只有53%。可見,中國的城市化是滯後的。 而2013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卻高達30%,相當於法國1987年、英國1991年、日本1978年的水平;當時這些國家的城市化率分別為73.8%、78.2%、76.0%,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產業(農業)的比例分別為6.6%、2.2%、11%,從事第二產業(工業)的比例分別為30.4%、31.1%、35%,從事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例分別為63.1%、65.6%、54%。中國2013年勞動力中從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分別為34%、30%、36%。第三產業發展滯後,根本不可能容納如此高比例的大學生就業,導致大學生就業難。中國的高校畢業生已經從2001年的103.6萬增加到624.7萬,今後幾年還將繼續增加。累計不能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將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四、勞動力短缺、大學擴招導致中國製造業衰退 勞動力短缺加上高等教育大躍進,將降低製造業的競爭力。高等教育入學率提高,也意味着企業所需的技術工人、普通工人將補充不足(畢竟完整的產業鏈需要各層次的勞動力,某些員工由企業培訓比由大學培訓更好)。 日本就是前車之鑑,1980-1994年日本勞動力中從事工業的比例穩定在34%、35%。但是1995年後15-64歲勞動力開始負增長後,一方面由於年輕勞動力絕對數量的下降,一方面由於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4年的38.7%上升到2010年的59.7%,導致製造業所需的年輕勞動力補充不足,日本勞動力中從事工業的比例從1994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25%,同期從事工業的勞動力數量從2200多萬下降到1600多萬(並且年齡結構老化),出口佔全球比例從1994年9.2%下降到2011年的4.5%。進入全球500強的企業從1994年149家下降到2012年的68家。 歐盟在1999年前,30%以上的勞動力從事工業,出口佔全球比例一直在40%以上。但是從事工業的勞動力比例從1998年的30.3%下降到2011年的24.1%,出口佔全球比例從1998年的42.9%下降到2011年的33.1%。 韓國是另一個例子。韓國的高等教育也是大躍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1年的7.25%提高到1990年的36.8%、2000年的78.8%、2010年的103%(世界第一)。由於製造業補員不足,韓國從事工業的勞動力比例從1991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28.1%、2010年的17%(低於日本和歐盟)。意味着韓國製造業可能將衰退,出口佔全球比例可能即將下降,並且下降幅度可能將比日本1995年之後要大。 韓國高等教育的大躍進也導致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從1980年的2.8下降到2010年的1.2):增加了家長的養育成本,提高了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從而降低生育願意),擠壓生育時間,改變生育觀念,抬高婚育門檻。韓國由於2000年以後的生育率比日本還要低,今後勞動力下降速度將快於日本,今後經濟衰退速度將超過日本。 中國20-39歲年輕勞動力在2003年開始負增長,15-64歲總勞動年齡人口在2014年開始負增長。2012年中國高校招生689萬,已經相當於該年18歲人口的36.7%了。而18歲的人口卻從2006年開始負增長,從2005年的2577萬減少到2012年1878萬、2028年的1367萬(比2005年下降差不多一半)。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後負增長。如果繼續保持2012年的招生規模,那麼2028年招生人數將相當於18歲人口的50.4%。意味着今後大量高校將破產,也意味着中國製造業將衰落。 今後中國高校生源短缺,在家長(獨生子女寄託了家長所有希望)和高校強大的推動力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步韓國的老路繼續飆升,將導致『人口製造業』和『物質製造業』雙重下降。 第三產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如果實體經濟出現衰退,那麼第三產業就發展不起來。普通工人的補員不夠和結構老化(40歲以下的農民工佔比已從2008年的70%下降至2012年的59.3%),將導致中國製造業萎縮,也阻礙第三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加劇『大學生就業難』。中國將出現『用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長期並存的局面。
【中國智庫】第3期聚焦改革 包月陽:報告內容剛解密
2013年08月07日 07: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智庫】第3期主要聚焦中國改革,封面文章【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總體佈局】和其它幾組文章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歷時兩年的關於中國改革研究大課題。包月陽認為,新一期的分量比前兩期要厚重,報告的內容主要是給中央決策層看的,剛剛解密。『刊登出來就是要向老百姓傳遞中國改革的思路、線索和佈局。裏面的思想在三中全會之後可能會體現出來。』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1.w4004-3055457116.8.mV6X1s&id=26784804451
書名:中國智庫(第3輯) 作者:包月陽 主編
印張:14.5
開本:16開
頁數:227
裝訂:平裝
時間:2013年7月
ISBN 9787802349735
定價:35.00元
內容簡介
為讓決策者更多了解民間聲音,讓政策草案為更多民眾認可,在政府與理論界和民眾之間搭建橋樑,中國發展出版社特策劃推出具有思想庫色彩的智庫論叢—【中國智庫】。本書以經濟話題為主線,分析講解與國家和百姓關係密切的種種發展問題,為決策者提供建議,為百姓答疑解惑。本書對中國諸多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和研究,涉及宏觀經濟和貨幣金融以及政治制度等眾多內容,是一部幫助國人全面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作品。
封面文章
010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總體佈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038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系統化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059 優化政府間事權財力劃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081 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104 打破大城市戶籍改革困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109 利率市場化的美國經驗及其借鑑意義……… 吳 慶
128 中國改革議程中的關鍵問題 ………… 世界銀行集團
公共政策
136 人口倒掛地區的社會管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153 治理霧霾須全方位發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162 國外如何進行公共政策評估 ………………… 李志軍
文化與社會
171 什麼是中國人的『好生活』 ………………… 陶東風
世界與中國
184 日本國有鐵路改革之路 …………… 王忠宏 陳亮輝
全球智庫
189 珀金斯教授談建立國際一流智庫 …………… 王 雪
193 構建世界一流智庫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 雷 穎
201 對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思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中國評論
204 從城鎮化看基礎設施投資重點 ……………… 巴曙松
210 迥然不同的中西城市發展道路 …………………………… 包月陽
214 中美新博弈 …………………………………… 劉 杉
218 『用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將長期並存 …… 易富賢
223 日本沒有『郭美美』 ……………………… 橋本隆則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