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審計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五部委對奢華晚會如此重拳出擊,真是大快人心。
不可否認,文藝晚會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展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就,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文藝晚會過多過濫,特別是一味追求大場面、大舞美、大製作、大牌演員並競相攀比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機關和國有企業,以財政出資或者攤派資金舉辦晚會,使晚會儼然成了形象工程和面子遊戲,這就嚴重傷害了群眾的利益和情感,使得本來作爲文化盛事的晚會成了利慾薰心的競逐場。這種風氣當然應該嚴加糾正。但是坊間也有人竊竊私語:奢華晚會也給藝人們創造了掙錢致富的機會,一聲令下,晚會悉數瘦身,對他們的勞動價值豈非折損? 這些年來,有些歌手憑藉著一首成名曲就可以日攬萬金,在奢華晚會上風光20年,表面上似乎是藝術的經典化,其實質是藝術家在利益挾裹下的創造力萎縮,麥可・傑克遜,在全世界爆得那樣的大名,一輩子也不斷推陳出新,這背後的動力恐怕要仰仗於市場機制的無休止的推動。而我們的奢華晚會,門票銷售靠贈送或者攤派,資金提供靠政府或者有求於政府的企業,這不但容易影響文化市場運作機制的健康發展,在『不差錢』的心態下,我們的某些所謂藝術家們也不思進取,吃老本,賣老藥,真像趙本山喜劇諷刺的那樣,一雙拐棍,就可以輕輕鬆鬆賣下去。這種依附心態和僥倖心態,對藝術家堅守職業道德、提升藝術境界,百害而無一益。 其實,除了前面說的這種『成名已久』的藝人,奢華晚會還養活了一幫來源相對多元的藝人群體。隨著近些年各種選秀節目陸續抬頭,一部分演員一夜成名讓人欽羨,但這樣發現出來的演員的生活狀態並不見得從容,由於一下爆棚,又經過選秀節目的炒熱,於是覺得自己的青春眼看無地安放了,似乎不上春晚絕對是國家的損失,但事實上,國家平台畢竟有限,最終也只能靠在二三線城市露臉爲生。此番整治奢華晚會,也有助於這些『藝術家』明白,要有美好的明天,還是踏踏實實要靠自身的努力。 郭德綱曾經把相聲藝人分成了主流、非主流,『主流演員』就是由國家單位供養,拿著工資的演員,『非主流演員』就是在草台班子裡謀生的獨立演員。近些年來,唱片工業萎縮,數位音樂興起,音樂圈部分非主流歌手不得不轉向演出,憑藉轟轟烈烈的音樂節露頭露臉,反而更具群眾影響力,其中道理,一想即明白。所以,看到五部委出台的規定,我們的主流藝術家們應該意識到,『真金不怕火煉』,只要不斷創造優異的作品,風清氣正的演藝環境,必定幫助藝術家與大眾需求建立良性互動,從而讓自己的藝術之樹常青。(吉安冰)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