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德性与制度理性的结合
在现代化的发展理路,以及现代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上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不争的奇怪现象,即中国人向美国人学 习,美国人向日本人学习,而日本人则向中国古代人学习。这一现象的重要现实基础是历史 上深受儒学德性思维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战后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 社会正义的有益增进。其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正义实现的 理念上,很好地协调了西方制度理性与东方道德理性的关系,特别重视发挥儒家伦理重视道 德意识自觉的积极作用。犹如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8226;吉伯尼在其《设计的奇迹》 中所指出的,许多世纪以来古老的儒家劳动道德传统是日本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他 提出日本是“儒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日本森岛道雄教授1975年在伦敦经 济学院讲学时曾经说:“儒家学说不鼓励个人主义。它在性质上是理智合乎理性的,它摒弃 其它宗教所共有的那种神秘主义和妖术咒语。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后非常迅速地消化西方技 术和科学的能力,至少应部分地归功于儒家学说的教育。”日本企业家涩泽经常把《论语》 抄本带在身边,他觉得企业需要有强调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儒家思想,以免仅仅强调经 济理性而堕落为钻营私利。他的目标是“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 第一,传统儒学的道德理性思维的人本精神,从主体性的根本上规定着社会正义的价值 目的。 儒家的人本精神、无神论思想以及和合文化心理等,无疑在现代社会正义实现的过程中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以往人们已从许多方面论述了儒家文化与现代性的矛盾对立,例 如有人认为儒家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结构与现代科学发展不相适应,儒家的价值系统与现代 的商品意识、竞争机制不相适应,儒家的纲常名教与现代的民主、法制不相适应等,但是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里,儒家重视人的价值、作用的主体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无 疑对于道德沦丧和人性异化是一种校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制天命而用之”,等等,都强调人生价值和人的道德 主体精神,它从根本上强调,人是目的, 用康德的话说,人是目的本身。 一切制度安排和理念追求及行为过程,其效用的 评价的标准都是人,社会正义的主张和实现途径也不例外。所以无论是发展生产、提高效率 、增进福利的正义实现途径,还是利益博弈的经济理性主张,甚至商谈伦理的交互主体性共 识的后现代正义理路,归根结底,都不能离开人的道德理性的健康发展的评价标准。 第二,儒学“中和位育”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社会正义的重要思想方法 基础。 儒家强调“中庸”,即承认事物的矛盾(“过”和“不及”),但又主张“无过”、“无 不及”,强调“中和”、“中道”、“和而不同”,即主张矛盾的统一。它不仅是一种道德 规范,而且是具有辩证思想的观察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思想方法。这一思想,在处 理人际关系上,主张“和为贵”,提倡“谦让”作风,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处理民 族国家关系上,主张“合二而一”,提倡整体观念,强调安定和统一。但是,“和”是以承 认差异和不同为前提,不同是生生不息的先决条件。这即是公元前7世纪史伯在《国语8226;郑 语》中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所以,犹如和谐是多元共生一样,正义也 不是绝对平均、完全平等,而是存在差异和区别的相对公平。 事实上,“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出现,既受激烈竞争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也 有儒家 重感化、重和谐观念的影响。“和”是“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和“大和”日本文化的结合, 它对内要求企业主与工人、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和谐,对外要求在企业之间,政府、工会、 资方之间的和谐,互相信任,创造一种融洽的气氛,而非西方那种由权利和义务所规定的非 情感化的气氛。 第三,传统道德理性思想与现代制度理性的融合,可以协调现代社会正义中的义理关系。 事实上,儒家的义利观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特别是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对于社会 正义的实现,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中国的传统儒家强调“见利思义”,当义利相冲突时,主张应取“义”而舍弃“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这种轻视富贵和功利的思想,到了孟子,变成了“义” “利”完全脱节的伦理观,他说:“何必曰利”。这种轻视功利的意识,在日本则被改造 成为“仁”与“富”结合的经营管理思想。 日本著名的实业家,创办了五百多个大企业并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 ,不但在实践中应用儒家思想,而且著有《论语与算盘》、《论语讲义》等书,阐述他的儒 家资本主义精神。他的伦理信念是《论语》与算盘合一,他的口号是“仁与富可能也必须 并存”。他不但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作为指导思想,而且还把“五德” ,即智、信、仁、勇、严这些兵家的思想,作为自己经营管理的准则。他甚至把儒家的义利 矛盾观解释为义利统一观。在解释为什么企业要同儒家道德相结合时,他曾直言不讳地说 ,道德和经济本来是并行不悖的,然而,由于人们常常倾向于见利而忘义,所以古代圣贤极 力纠正这一弊病,一面积极提倡道德,一面又警告非法牟利的人们,后来的学者误解了孔夫 子的真正思想,忘记了高产乃为善之道。他明确主张,只有义理统一,才能真正实 现社会正义。 来源:哲学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