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現代人佛教的精神修養(2)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5-17 23:43|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510|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在現代,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中,相互之間的隔離和對立,常常更甚於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而且要協調好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往往也更為複雜和困難,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首先正確認識自我和自覺擺正自我同樣是關鍵 ...
在現代,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中,相互之間的隔離和對立,常常更甚於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而且要協調好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往往也更為複雜和困難,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首先正確認識自我和自覺擺正自我同樣是關鍵之所在。每個人生活中的苦樂是離不開他人和社會的,客觀社會環境對造成個人生活的苦樂是有重要影響的。但同時也必需意識到,自我在造成個人生活的苦樂中並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除了遇到某種個人完全無法與之抗衡的天災人禍外,自我是有相當多的主動和責任的。然而,一般人在通常情況下遇到一些煩惱或痛苦時,大多是推諸客觀環境,怨天尤人不已,而很少有人能反躬自省的。其結果則常常是『抽刀斷水水更流』,不僅擺脫不了原來的煩惱或痛苦,甚至會帶來更多新的煩惱或痛苦。其實,在許多情況下,煩惱是自尋的,痛苦是自造的。現代人的自我失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無節制地放縱自我和盲目依賴物質手段造成的。因此,就個人來講,由自我入手,通過認識自我的本來面目來擺正自我,充分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作用,是解除煩惱或痛苦的根本方法和途徑。 


    佛教教人『依自不依他』,『自性自度』,就是要人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用自我的力量來解脫自己的煩惱或痛苦。禪宗六祖慧能嘗言:『不是慧能度善知識,眾生各於自身自性自度』。又說:『自性不歸,無所無處。』『若自心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即有教授,救不可得。』(8)這些強調人們自作主宰的教導,正是現人最需要的精神修養方法。不過,即要自作主宰,就要親自感受一番,體味一番,借他人之口是無法填飽自己的腹的。南宋開善道謙禪師在其友人宗元告訴他,別的事我都能替你,唯有『着衣吃飯,拉屎放尿,駝個死屍路上行』,這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9)一番話的啟發下而得悟的公案,是很值得人們咀嚼的。再則,既要自作主宰,就要不畏艱辛,經受磨練,真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怎)得梅花撲鼻香。』(10)沒有這兩條,『自性自度』的修養方法則將是一句空話。 


    所謂認識自我,並不是孤立的就自我對自我的認識,而是在自我與他我、個體與群體、人類與自然等相互關係中自我的認識。【金剛經】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只有以平等心去認識自我,認識眾生,認識萬法,才能泯滅分別心,破除執着見,克服自我與他我、個體與群體、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分離和樹立,而融自我於他我、群體之中,得自我之大解脫。佛教精神是很符合現代人精神需要的。 


    注    釋:


(1) 【菩薩戒本】(玄奘譯)說:『若諸菩薩住戒律儀,有其四種他勝處法。何等為四?若諸菩薩,為欲貪求,利義恭敬,自贊毀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若諸菩薩,現有資財,性慳財故,有苦有貧,無依無怙,正求財者,來現在前,不起哀憐,而修惠舍;正求法者,來現在前,性慳法故,雖現有法,而不給施,是名第二他勝處法。……菩薩於四他勝處法隨犯一種,況犯一切,不復堪能於現法中增長攝受菩薩廣大菩提資糧,不復堪能於現法中意樂清淨,是名即為相似菩薩,非真菩薩。』 
(2)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中說:世尊『所以感傷群生耽惑愛欲,沈流苦海,起慈悲心,欲拔濟之。』 
(3) 『拔苦』是『大悲』,『與樂』是『大慈』。【大智度論】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卷二十七【釋初品中大慈大悲】) 
(4) 相傳地藏菩薩曾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 
(5) 語見【修行本起經】卷上『墮地行七步,舉手住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6) 語見【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即便墮蓮華上,無扶侍者,自行七步,舉其右手而師子吼: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無量生死於今盡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 
(7) 以上均引自恩格斯著【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見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自然辯證法(DIALETIKDER NATUR)】一書的第145-146頁。 
(8) 引自敦煌本【壇經】第21、23、31節,據菲利普・揚波斯基(PHILIP B YAMPOLSKY)整理本。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 
(9) 『建寧府開善道謙禪師,本郡人。……後隨妙喜(宗杲)庵居泉南,及喜領徑山,師亦侍行。未幾,令師往長沙通紫嚴居士張公書,師自謂:「我參禪二十年,無人頭處,更作此行,決定荒廢。」竟欲無行。友人宗元者叱之曰『「不可」。在路便參禪不得也去?吾與汝俱住。』師不得已而行。在路泣語元曰:「我一生參禪,殊無得力處。今又途路奔波,如何得相應去!」元告之曰:「你但將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圓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師曰:「五件者何事?願開其要。」元曰:「着衣吃飯,拉屎放尿,駝個死屍路上行。」師於言下領旨,不覺手舞足蹈。(【五燈會元】卷二十) 
(10) 元中峯明本禪師云:『苟不奮廢寢忘餐之志力,又不肯操三二十年沖寒昌暑不敢怠惰之勤勞,安有自然超越之理?徒見古人悟入之易,而不知其未悟之難。……(先師)乃有「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之句。』(【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五【示海印居士】)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