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和長江文藝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一本書讀懂二戰――給二戰算筆經濟賬】新聞發布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該書作者禹涵是一名90後大學生,目前在加拿大學習經濟。他在2012年3月加入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成為年齡最小的會員。禹涵獨闢蹊徑,從經濟的角度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進程,並闡釋了此書的主題:這個世界沒有時間機器,未來就藏在過去裡面。 此書得到了國防大學原副校長黃玉章、軍事專家馬駿等人的推薦。禹涵在自序中寫道:『寫出歷史的目的是要發現事實真相,然後解釋其原因,並確定真相和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之後為現在人所用。』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60多年,但世界上相似的事件仍在不斷重複。如1929年美國那場導致二戰爆發的經濟危機,在1987年的秋天以相似的原因引發了另一場經濟危機;鼓勵德國不斷擴張的『綏靖政策』,又在之後被諸多國家效仿。 此書的另一個主題是:想要從歷史中真正提取價值為現在所用,就不能僅僅千篇一律地去研究二戰的歷史事件、戰役、傷亡,更需要一個全新的思路去俯視歷史。比如為什麼德國技術先進但沒能勝利,為什麼戰後蘇聯從二流國家一躍成為超級大國,為什麼美國成為世界的頭號強國而英國只能當落魄貴族……這些有趣而重要的問題在書中都給出了另一種角度的解答。 黃玉章總結了讀完書後的五點啟示:『第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必將獲得最後的勝利;第二,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可靠的後勤保障是克敵制勝的基礎;第三,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克敵制勝的重要保障;第四,先進的科技力量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因素;第五,政府效能是綜合國力得以發揮、在戰爭中克敵制勝的關鍵。』 馬駿在書的最後寫道:『禹涵的這部書用了大量的數據與表格,介紹了發生在70多年前那場戰爭的經濟因素,國家與平民財產的損失情況,讀起來令人掩卷深思:戰爭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兒!面對國家與國家的矛盾,只要還有政治解決的一線希望,就不要輕啟戰端,訴諸武力解決問題。』(記者蔣肖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