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學者『趕會』風當剎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3-8-29 17:36|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582|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A教授和B教授最近都很忙,可忙歸忙,他們一周之內總能見上幾面,在各種名目的學術會議上。起初幾次遇到時,二人還都略有尷尬,可碰面多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相逢一笑便取代了尷尬,心情好時,還會相互調侃,『呦,又 ...
A教授和B教授最近都很忙,可忙歸忙,他們一周之內總能見上幾面,在各種名目的學術會議上。起初幾次遇到時,二人還都略有尷尬,可碰面多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相逢一笑便取代了尷尬,心情好時,還會相互調侃,『呦,又碰面了。』  
  不知從何時起,『趕會』成為了一些學者的『必修課』。每年的行程中,總有一半,甚至一大半時間耗在各種會議中,什麼學術報告會、理論研討會、專題座談會,還有儘管只有幾位外國友人來撐場,就似乎立刻彰顯『高端大氣』的各色國際會議和國際論壇。一些學者經常是一個會議結束了,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另一個會議;甚至剛走進一個會議室,就聲稱要趕往下一個會議,匆匆說幾句便離席而去。這些學者往往人已置身會場,腦子裡才開始琢磨,待會兒該說點什麼呢。
  如此情形,難免遭人調侃,古有宋人楊萬里『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今有專家學者趕會忙,『年年不帶看書眼,不是車上即會上』。還有人將陝西民謠『四歡』的『十八的姑娘青草驢、風裡的旗幟浪里的魚』,首句直接改為『專家和學者趕會忙』,以調侃某些學者『趕會』時的歡欣雀躍之姿。
  為什麼學者愛『趕會』?想想看,寒窗苦讀幾十載,好不容易掙來了一些知名度,自然是哪裡叫哪裡去,好吃好喝不說,還拿着不菲的專家費,混得個學術圈內的『臉熟』,有什麼虧吃?應景兒湊數的文章別處不好發,會議上集結出版的論文集總能來一篇,回頭評定職稱時還能算個硬件,又何樂而不為?更有『幸運』的,在圈子內混出名頭了,說不定還能獲得媒體的青睞,弄個電視台的特約評論員和報紙雜誌的特約撰稿人噹噹。如此益處良多,『趕會』之風,自然不難理解。
  雖說可以理解,但此風卻實在不應提倡。先不說形形色色的『國際會議』、『學術會議』到底含金量幾何,就說『趕會』之忙帶來的空談浮誇之風與虛假的學術繁榮景象,就着實危害重重。更令人痛心的是,剛剛在學術研究上嶄露頭角的學術新秀將本該用在書齋的寶貴時間浪費在大量的『趕會』之中,從淡泊名利、具有獨立見解的學術新秀漸漸淪為『社會活動家』,整日忙於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推銷自己的學術成果,以換取最大的物質報酬。久而久之,學術界專心做學問的人越來越少,熱心參加會議和社會活動的人越來越多,特立獨行、安心科研的純粹的學者越來越少,忙於拉關係、造圈子的『社會活動家』越來越多。潛移默化的,社會聲望竟然漸漸超越了科研成果,成為人才評價的重要因素,高校與科研院所的人才甄選和競爭機制都受了壞影響,沾染了壞風氣。
  悲乎哉?可悲也!如果學術圈裡的人都這麼混,混來混去就真把學術混光了。遙想當年,幾曾聽說過魯迅先生、錢鍾書先生湊過『趕會』的熱鬧?須知板凳要坐十年冷,學問是在書齋里三更燈火、五更雞鳴地熬出來的,不是熱鬧『趕會』趕出來的。記得范文瀾先生曾經叮囑學生,做學問要有坐冷板凳、吃冷豬頭肉的精神。冷板凳好理解,『吃冷豬頭肉』是以古人入先賢廟,可以接受後人的供奉,也只能吃冷豬頭肉,來強調為了追求出人頭地,為了追求捧場效應,是做不了很高學問的樸素道理。
  去除虛妄,去除浮躁,甘於淡泊,耐得寂寞。呼喚學術界的好文化、好風骨,不妨從剎剎專家學者的『趕會』之風開始。趙婀娜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