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舉行。針對大量虛假廣告充斥電視節目、明星代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初審稿與二審稿均強化了虛假廣告發佈者的連帶責任。全國人大法律委有關負責人解釋,這意味着廣告代言人對虛假廣告也應承擔民事責任。(8月27日【北京晨報】)
在眼球效應時代,為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刺激老百姓的購買慾望,提升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商品的廣告推銷就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在激烈的廣告競賽中脫穎而出,聘請明星代言成為一種時髦的做法。 在社會交換的圖景裏,廠商利用明星的符號資本,既提高了商品抽象的品牌價值,也增加了實在的銷售量;明星既收穫了數額不菲的『代言費』,也增加了曝光度,名利雙收,廣告代言的數量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明星市場行情的『風向標』。只不過,看似皆大歡喜、互利共贏的局面,卻包含着隱憂:一旦商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廠商和明星都要為此付出代價。 如果說廠商要為品牌形象坍塌、銷量下滑『買單』的話,廣告代言的明星在此前只會遭受道德非議和輿論譴責,卻不用接受法律的規訓和懲罰。於是,一些『見錢眼開』的明星,什麼樣的廣告都敢接,什麼樣的商品都敢代言,這既損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認知感情,也在無形中切割了明星的公信力。 『廣告代言人對虛假廣告承擔民事責任』不是禁止明星代言,而是引導和要求明星有選擇性地『謹慎代言』,有着良善的初衷。然而,在信息不對稱的格局下,明星往往難以做到完全理性的最優選擇,只能做到『有限理性』。正如著名演員宋丹丹所言,當初『慎之又慎』地接下了優卡丹廣告,並對廠家及藥監部門的審批做了詳盡的審查,卻依然『躺着也中槍』。 因此,治理虛假廣告,明星只用承擔有限責任,即為主觀上的盲目選擇和客觀上的選擇失誤負責。可是,商品質量問題的癥結,在於商家良心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以及監管失察和『打醬油』。只有標本兼治,虛假廣告才會越來越少。 (楊朝清) 來源:北京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