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使‘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落到实处,明确告知表内列举的8105个汉字就是国家规定的通用规范汉字。”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相关情况。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通过对以往汉字规范的整合、优化,调适已有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之处,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往多个字表的功能。《通用规范汉字表》虽没有恢复一个繁体字,但梳理了汉字的简繁、正异关系,以附表形式呈现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方便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信息交流和海外华人的汉字应用。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张浩明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也可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标准。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常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通用规范汉字表》还有两个附表,分别是《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笔画检字表》。 “社会语言生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规范可以在一个适当长的时期内起作用,但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定期修订是绝对必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表示。 一级字表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有差异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发布后将替代《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保持人们已经习惯的3500个常用字的数量,《通用规范汉字表》将一级字的字量仍定为3500个,但在具体收字上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有部分差异。比如,《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103字未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有103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未收的。 增加特殊领域用字 有一些汉字,总的使用频率不高。过去,这类字进不了《通用字表》,给使用者造成不便,现在它们被纳入三级字,就有了“规范字”的合法身份。 通过向公安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和群众征集用字,收录了较为通用的姓氏人名用字、乡镇以上地名用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术语用字和中小学教材文言文用字。 对44个汉字字形暂不调整 字表研制过程中,为实现汉字字形标准化,课题组曾按照“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原则,对“琴”等44个汉字的字形作了微调。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对字形微调存在不同意见。鉴于字形微调目前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加上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涉及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多种常用印刷字体字形的规范。为此,《通用规范汉字表》仍沿用原有的字形规范,暂不调整。 45个原异体字成为规范字 过去,“皙、_、噘、、、邸北环直鸬弊鳌拔、嗔、撅、趟、栗、戮”的异体字处理。如今,这6个字有了规范字的身份,和原来对应的“正字”有了明确分工。 另有39个异体字,它们虽然与选用字音义相同或部分相同,但又有各自的特殊用法。有的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哲)、(坤)、淼(渺)、(奔)、N(升)、(升)、d(苏)、(乃);有的出现在地名、科技术语及其他特殊场合,如钜(巨)、(绿)、(碗)、袷(夹)、(修)。可是因为它们的异体字身份,会经常遭遇电脑打不出的尴尬,现在,《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它们在用于姓氏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特殊场合时视为规范字,矛盾迎刃而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采用一级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义务教育阶段汉字教学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采用了一级字表,又根据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将3500常用字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安排在语文学习的不同时期,有利于将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的基础上,选出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结构成分的常用汉字,有利于学生打好识字、写字基础,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靳晓燕) [page title= subtitle=] 汉字规范化是加快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重要前提,是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发布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有利于汉字的规范、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有利于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文化、科技事业发展,是利国便民的重要工程。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大配套规范,是满足信息化时代汉字应用需要的基础性规范 我国现行的汉字规范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制定的,主要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对规范社会用字和促进中文信息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现代化、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常用字比过去相对集中。二是社会用字量有所扩大,科技用字不断进入日常生活。三是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等行业对汉字规范化有了新需求。例如,激光照排技术的普遍应用,使计算机字库成为影响印刷出版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户籍、邮政、金融等行业信息存储和检索的数字化,使姓氏人名、地名等用字直接关系到相关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政府的公共管理。在新形势下,过去的规范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语言生活的需要,且因不同时期的研制原则、技术手段、面对的社会用字状况不同,存在一些疏漏和相互矛盾之处。在整合优化以往汉字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进一步提升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领域汉字应用需求,关涉国计民生,是汉字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制定与该法实施相配套的汉字规范,满足现代语言生活需要,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职责。《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必要的配套规范。其发布实施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汉字规范,为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管理,促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建设规范的社会用字环境夯实了政策基础。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整合优化50多年来汉字规范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研制工作历时十余载,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汉字规范涉及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审慎处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字政策和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工作始终把握六条原则:一是尊重传统,注重汉字规范的稳定性。充分考虑与原有汉字规范的衔接,对一些重大问题审慎处理,维护现行汉字系统的基本稳定。二是尊重历史,注重汉字规范的继承性。对已有的汉字规范进行梳理、研究,凡需调整之处,都尽可能考虑大众使用习惯和社会的可接受程度,遵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审慎细致地处理。三是尊重现实,注重汉字规范的时代性。根据信息化时代汉字应用的实际需求,对以往的规范进行整合优化,消除相互间的矛盾,修正疏漏,补充完善,体现汉字规范的时代需求和时代特色。四是尊重民意,注重汉字规范的社会性和服务性。研制过程中通过发布公告和座谈会等方式,“问计于民、问道于贤”,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字表进行了修改完善。五是遵循规律,注重汉字规范的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遵循汉字发展和应用的客观规律,运用语料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充分论证、科学定量、合理分级,吸收社会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高汉字规范的科学性。六是充分考虑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汉字应用的实际情况,兼顾汉字应用的国际需求,尽量避免扩大差异。 今后,应继续坚持简化字的规范,在一个时期内使汉字的形体保持相对稳定,推动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充分发挥规范汉字的主导作用,依法处理好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问题,保障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充分体现了汉字规范的实用性,是社会各领域、广大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过程中,先后召开大型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审议会等120余次,海内外专家学者4000多人次参与研讨,近40个主要用字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研制工作提供资料并提出意见建议,国家语委18个成员单位、有关高校和学术团体都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2009年8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通用规范汉字表》先后修改90余稿,是整合优化50多年来汉字规范后的最新成果。研制工作动员专家多、社会参与度高,是新中国汉字规范制定工作中,科学研究深入、透明度高、知晓度广的一次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对语言文字应用与规范的高度关注。 《通用规范汉字表》使汉字规范进一步优化,与以往的汉字规范相比,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集多个字表于一体,方便大众使用。对以往汉字规范进行了整合和优化,根据信息化时代汉字应用和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调适了已有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往多个字表的功能。二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科学定量、收字和分级。遵循汉字发展和应用的客观规律,运用语料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和多种渠道征集用字等方式,依照科学原则,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到收字科学、定量分级合理,努力满足不同领域的用字需求。《通用规范汉字表》不是封闭的系统,今后可根据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如补充姓氏用字、科学技术术语用字,增加汉字读音属性等。三是增收专门领域用字,适应信息化时代各领域用字的新需求。收录了较为通用的姓氏人名用字、乡镇以上地名用字、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术语用字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尽量满足身份证、户籍卡、病历卡等证件制作用字和医药、气象、环境等学科门类用字的需要。例如,为了满足大众起名的需要,将“础㈨怠摇N”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并规定用于姓氏人名。四是梳理汉字的简繁正异关系,方便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信息交流。考虑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的汉字应用的现实需求,以附表的形式梳理和呈现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方便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海外华人的汉字应用。 四、认真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发布实施,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举措。字表的发布实施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社会性。做好字表的发布实施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平稳有序地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语言文字战线要通过主动宣传,引导社会正确理解和使用字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语言文字专家学者要主动参与字表的宣传普及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字表的贯彻落实工作,重点做好教育教学、信息处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实施,确保教材、计算机字库、汉语工具书等平稳有序地实施字表。 为了更好发挥字表的作用,还要认真做好字表配套标准的研制。例如,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把一级字表的3500常用字再行分级,以更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研究审定字表中每个汉字的读音,制定汉字的印刷字形标准,以满足新闻出版、古籍印刷、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等需要,掌握汉字国际标准的主动权。(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李卫红) 编辑:秋痕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