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衡水8月28日电(崔志平 黄恒阳 李金刚)28日,来自上海、北京、山东的滨州、淄博、东营等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及衡水市县官员齐聚河北省枣强县。河北・枣强首届移民文化研讨会在此间召开。
据了解,枣强自西汉武帝元朔年间立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枣强移民历史也可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今天山东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滨州等地,大约有35万人为枣强移民的后裔。 本次研讨会以“溯源、传承、交流、合作”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挖掘移民文化,弘扬移民文化精神,借助移民文化研究的平台,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融促进。研讨会共分为移民文化成立仪式、移民文化学术交流,枣强县政协主席张英当选枣强县移民文化研究会会长。当日,还开通了枣强移民文化网站。 在研讨会现场,各地专家学者共商移民文化溯源传承并进行学术交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张金奎介绍,在山东东部地区,有很多人自称其祖先是来自河北枣强县的移民,且迁徙时间集中于洪武、永乐年间。金、元之际,确有大批河北冀州一带的百姓因为躲避水患和战乱东迁到山东,但明朝初年,冀州一带是移民重点迁入地区,山东人向河北迁徙才是主流。 张金奎说,明朝中后期,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冀州一带百姓大量东迁。为避免被政府强制遣返,他们不约而同地宣称是明初移民的后裔。这一权宜之计,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冀州一带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通过口耳相传,逐渐固化为枣强人,并随着清朝中叶出现的编撰谱牒之风,进入家史,凝固为共同的历史记忆。 来自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原一处处长李宗元说,因枣强的移民文化尤其明代那段移民历史,是当时朝廷设在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移民站点的历史,与国史和山东等一些省市县地方史志,及从这里迁出千百万移民的族谱、家谱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枣强也就成了600多年前从这里迁出千百万移民后人的寻根之地。 中共枣强县委书记孙世岩介绍,枣强古称棘津,因枣木强盛而得名,西汉元朔三年武帝始置枣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移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殊的亲缘、友缘、地缘、文缘,虽穿越千年,仍历久弥新。作为明初三大移民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先后从枣强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遍布山东省的每一个角落。如今,山东相当多的民众都认可自己的祖籍在枣强县,很多民间家谱中均有祖籍枣强县的记载,民间也流传着“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要问祖上在哪边?本是直隶枣强县”的歌谣,并且在风俗习惯和方言俚语方面都与枣强有着共同之处。 孙世岩表示,为进一步挖掘移民文化资源,弘扬移民文化精神,特举办这次首届移民文化研讨会,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和载体,打造移民文化品牌,彰显移民文化内涵,让同根同源的音符处处跳动,共同谱写移民文化研究新的篇章。 当日下午,与会者还参观了枣强县森林公园、董仲舒艺术碑廊及部分企业。(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