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王元化学术反思的呈现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3-9-2 17:45| 发布者: 酒满茶半| 查看: 1597| 评论: 0|来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吴琦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最近,薛羽兄把他责编的《王元化晚年谈话录》样书寄给我,著者系王先生弟子吴琦幸博士,书籍的时间跨度不长,2007年暑假、2008年寒假16天,这是吴先 ...
《王元化晚年谈话录》吴琦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最近,薛羽兄把他责编的《王元化晚年谈话录》样书寄给我,著者系王先生弟子吴琦幸博士,书籍的时间跨度不长,2007年暑假、2008年寒假16天,这是吴先生回国与王元化先生的学术交谈,但这却是王先生学术反思精神的最后呈现,值得学术界和思想界重视。王先生的学术成果涉及文艺理论、古代文论、哲学、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等领域,限于学识和篇幅,我只谈以下几点,对当前学术研究的重要启示意义。
  一是有关社会现实的反思。王元化先生有浓厚的社会关注情结,晚年尤甚。1992年因阅读一篇博士论文,开启了先生人生的第三次反思。这次反思,王先生显得很大胆,对“绝对理性”观念提出批评,这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开启了90年代中期的社会思潮大变革。先生提出了对“思想界斗争”的看法甚是新颖,“所谓思想界的斗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它可以并存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互相吸取点什么东西,虽然它们在竞争时斗得很厉害,但不是一个绝对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王先生对社会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提出批评,打破了过去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及其框架。王先生对现实的关注,深入到认识论的内核,这正是先生第三次反思的核心内容。《谈话录》中,他进而思索有关专制与民主的社会问题,对美国民主、托克维尔的民主观、芝加哥社会学派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是当前学术风气及治学的反思。学术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学术界存在浮躁的心态,潜不下心做学问,喜欢搞大理论建立宏大体系,是中国学术风气的基本表现,针对学生吴琦幸的提问,王先生提出“治学精神我们还是要研究老一辈的方法,他们具有朴实的治学风格,坚守学术独立”(第74页)。王先生对陈寅恪、杨树达、程树德的学术追求做出高度赞扬,对当前简单化解读《论语》经典和百家讲坛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这种简单化的学术解读“有点哗众取宠,或者是把学术浅薄化了”(第79页)。面对传统文化的丧失或故事化,王先生认为这是学者们“功利”观念导致的,“为了迎合听众、观众的心理,对一些历史人物作了不必要的解释或加进现代社会的庸俗看法”,“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或者以现代的商业观念来迎合”(第82-83页)。王先生的治学反思现在读来让人警醒,病中的他对治学有着自己的理解,“还是要用一个多么严肃的态度来做,要很虚心,很谦恭的从事这个学术才对”(第83页)。王先生特别指出陈澧对近代学风的潜在影响,“陈澧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太被人知道,但是她对乾嘉以后的学风影响很大”(第105页),他指出治近代思想史的人有一个偏差,“着重在政治,着重在维新改革这个方面,因此对于整个学术的脉络就没有理清楚”(第106页)。我很赞赏王先生对学风的态度,特别是他的“学术可以很缓慢地改变这个社会的风气”(第110页)。
  三是有关现代文人的点滴评价。王先生是受五四精神影响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学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来看,他们这一代人对五四精神有着复杂的感情。《谈话录》中涉及周作人、鲁迅、钱钟书、胡风、王力等人的印象式点评,虽然是点评,但评语非常犀利,为历史和思想史的重新梳理提供新的材料。如有关周作人,“就说周作人吧,在五四时是一个人物,后来当了汉奸,散文写得不错,晚年也靠鲁迅吃饭。最后寄沉痛于悠闲,当然还有些文学风格”(第22页)。如有关胡风,王先生和胡风有着复杂的关系,曾被定为“胡风分子”,但他与其他“胡风分子”有差别,他对胡风有深刻认识和反省,“胡风这个人的宗派思想非常厉害……他们只是要把胡风一派的书可以出,别人的书都不可以出”(第47页),“我对于胡风这个人可以说是很不喜欢的。但是后来说胡风是反革命我是不同意的,我始终不认为”(第48页),“在胡风圈子里的人,好像你去批评胡风你就等于是叛徒”(第51页)。先生对鲁迅批评施蛰存的“文选风波”持论公允,“我看鲁迅以前对施蛰存……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勃然大怒,现在看来都是一点点皮毛事情,有的还是误会”(第135页),先生挚爱鲁迅,但不是盲目的爱,他辩证地看待自己崇敬的对象,提出对鲁迅研究的交叉学科可能性,“鲁迅研究(这门学科),并不能只是研究鲁迅,而要综合地各个学科一齐来。这实际上是因为鲁迅本人的学问和思想是牵涉到很多不同学科的”(第138页)。对钱钟书、王力等人的评价文字很传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先生在学术界的人际关系。
  王元化先生时刻强调自己的阅读量很小,这是先生谦虚的表现,但先生那种精读文本的读书技巧、对学术持怀疑的精神,在这本“谈话录”中处处洋溢出来,对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环境、浮躁的研究者们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袁绵权)
来源:北京青年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