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草根太史公 地方志背后的故事(4)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2-29 10:57| 发布者: 酒满茶半| 查看: 1536|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报

摘要: 社会说变就变,就像那一段历史没有发生一样 在沁水县志办工作5年,临时工霍新会交出80万字的书稿后,就离开了这个地方。 在编写县志过程中,与在大集体时代一样,他仍旧有充足的干劲。妻子在家侍弄那几亩薄田 ...

社会说变就变,就像那一段历史没有发生一样

在沁水县志办工作5年,临时工霍新会交出80万字的书稿后,就离开了这个地方。

在编写县志过程中,与在大集体时代一样,他仍旧有充足的干劲。妻子在家侍弄那几亩薄田,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不过,与以前不一样的是,在大集体时代,身上的家庭出身烙印,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洗刷掉那个烙印。然而,当他快要成功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时代已经不需要他那样的“卖力讨好”。

到县志办工作,霍新会奔着转正的目标。可是不久,他就被县志办辞退。人没挪窝,又被县志办临时聘用。但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转正的机会。

“20多年的努力白费了。社会说变就变,就像那一段历史没有发生一样。”坐在昏暗的小屋中,霍新会感慨道。

他不得不“为稻粱谋”。两个儿子已经长大,做父亲的至少要给每个儿子盖一院房子。不过,这个目标,到现在他都没有实现。他只在上世纪90年代,给一个儿子盖了4间二层楼房。而他和老伴,仍住在80年代盖的3间土房中。

老了,霍新会记不得很多事,但也忘不掉很多事。

他还记得,有一个农民,是“农业学大寨”时期的一个典型人物。此人他很早就听说过,是那种干活卖命的“主儿”。在一次农田水利建设中,此人遇塌方身亡。“当时县委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学习了两年多。”可是,当霍新会在县志办提出要将此人写进县志人物传记时,被断然否决。

“大家学得轰轰烈烈的,结果连个名字也写不进史书。你说说看,这叫什么事儿?”他至今也想不明白。

还有,大跃进时期,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结果一句“决策失误”就了事。有些“失误”的农业政策,甚至都没在县志中体现。

“成绩归成绩,失误归失误。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在县志中都不提,怎么个以史为鉴法?”

不过在他离开沁水县志办时,他还顾不上思考这些问题。口袋的鼓与瘪,关系着他全家的生计。找工作才是他的首要任务。

参与编撰沁水县志时,他结识了周边县城县志办的干部。1985年,当他离开沁水县志办后,永济县县志办邀请他参与编写永济县志,并开出更高的工资。于是,他搭长途车到了永济县城,一住就是4年,完成了该县的“财贸专志”。

4年之后,他又回到农村,用那双书写历史的手,侍弄土地。

凭着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声誉,他也能找个短工干干,帮乡镇企业写写宣传稿,也能拿到高于力气活的报酬。日子稍有了起色,能“赶上父亲的水平”。

有一次,霍新会为一家乡镇企业的老板写了篇人物通讯,在当地获了奖。他的名声更大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沁水县委成立通讯组,他被邀请到通讯组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

这些文章,被他一张张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资本。”话刚出口,他就赶紧捂住嘴。

一旁的老伴听到,回了一句:“你还好意思说,你看看自己住的什么地方,说出去丢人。”霍新会便不再言语。

从1998年到2003年,霍新会踏踏实实干了几年农活。除播种外,家里的农活没有他拿不下的。在此期间,他也去找过政府有关部门,希望能给自己解决转正的问题,但最终没落实。

偶尔,他也写点心得体会,投到当地的报纸上。一来二去,他认识了当地一家报纸的负责人。2003年春天,此人一个电话,又打断霍新会务农的生活。

60岁这年,霍新会那双满是老茧的手,重新操起纸笔,撰写历史。


来源:中国青年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