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樊 煒
8月28日至30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2013恭王府論壇――中歐王府與古堡遺址博物館發展之道』在北京舉行。來自歐洲11個國家18座古堡博物館的24位代表以及中國9家博物館、景區機構代表在為期3天的時間裏圍繞『王府與古堡的保護與利用』『王府與古堡的經營與管理』『歷史建築的保護與修繕』『文物藏品的展示與交流』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為中歐遺址博物館發展建言獻策。 智能管理 分級保護 歐洲古堡和中國王府見證着中歐特殊的歷史、文化,雖然歷史背景和保護現狀各有不同,卻面臨着同樣的挑戰――如何在開發與保護之間尋求平衡。 奧地利美泉宮自1992年起由私營企業經營,為了更好地平衡對宮殿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美泉宮對景區施行全面智能化管理,通過電腦程式,管理人員可以對每天進入美泉宮的遊客人數進行控制,每小時接納的遊客人數被精確控制在1000人次。 桂林獨秀峯・王城景區圍繞『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要求,嚴格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對景區及文物點進行分級保護區劃:將景區的文物、古蹟、建築、城牆、摩崖石刻等納入一級保護區範疇,嚴格執行修繕、拆除審批權限;將景區內除了一級保護區之外的區域,納入二級保護區範疇,確保區域內建築、古樹名木、環境道路不受破壞;將景區外周邊校舍、民居、街區等納入三級保護區,走訪協調建築、設施佈局,保持與景區文物特徵的和諧輝映。通過分級區劃,嚴格規定,為文物保護和環境控制提供長效機制,確保景區可持續發展。 歷史與現代結合 談及古蹟博物館如何吸引公眾注意,發揮其文化傳承作用時,與會的很多嘉賓談到了通過歷史與現代相結合打造品牌的方式。 拉脫維亞梅宗尼斯宮與該國最大的音樂機構合作,打造專業的音樂舞台。如今,舉辦音樂會已經成為梅宗尼斯宮的『招牌』,每年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在此舉辦音樂會。而丹麥腓特烈堡則抓住了其人物肖像畫、歷史畫的傳統,每過一段時間就邀請畫家創作有關全球熱點事件的畫作進行收藏,還舉辦北歐肖像大賽,該大賽已舉辦4屆,保持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規模逐步擴大,在歐洲乃至世界範圍取得了廣泛影響。 據恭王府博物館館長孫旭光介紹,在王府裏,每天都有文化演出,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恭王府的志願者還會為遊客獻上自編自演的歷史情景劇。恭王府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季將京劇、崑曲、古琴等傳統戲曲、音樂搬上王府的舞台。此外,恭王府重啟海棠詩社這一始於清末、盛於民國的詩詞吟誦活動,使中華傳統詩詞文化在這座老宅中煥發了青春。 麗江古城博物院在發掘木府人物傳奇和人物故事後,與電影、電視團隊合作拍攝了40集電視連續劇【木府風雲】,該劇在央視一套、八套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也為麗江吸引了更多遊客。為支持1996年麗江7級地震後的古城重建工作,世界銀行為古城提供貸款3000多萬元人民幣。而如今,麗江古城博物院一年的收入就可達到這個數目。 凸顯教育功能和人文關懷 在古蹟博物館功能日益豐富的今天,走進博物館的人也與日俱增。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體現人文關懷,很多古蹟博物館都在嘗試為方便兒童和老人提供更為細緻的服務。 丹麥腓特烈堡將兒童互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僅組織活動吸引孩子們前來參觀,更努力利用多媒體方式加深他們對腓特烈堡及其相關歷史知識的認識。古堡在網上組織知識競賽,經歷3輪淘汰後勝出的班級會受邀到腓特烈堡內進行決賽。據介紹,這個知識競賽已經獲得了丹麥很多學校班級的關注,得到了積極反饋。 中國天津的慶王府在『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和安全使用』的原則下修復建立成為集文化旅遊、商務會議、餐飲休閒等功能齊備的城市文化遺產俱樂部。考慮到慶王府主樓台階和室內樓梯比較陡峭,老人、兒童以及腿腳不便利的人群不方便參觀,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整理有限責任公司對王府進行整修時,在主樓西面特意安裝了外掛電梯,在不影響古蹟內部結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各類人群參觀的需要。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