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B1BF(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依然於遠在天邊外的順義新國展舉行,與市區之間往返數個小時的車程,基本耗竭了京城愛書人圍觀的熱情。除開領導和業內人士前往,偌大會場幾乎可以用冷清來形容,基本成爲圈內的自說自話。相比起半個月前的人氣爆棚的上海書展,讓人忍不住想問:BIBF怎麼了?
出版界亟盼的抑制電商低折扣售書的『限價令』措施,爭論熱鬧了一陣後基本悄無聲息,而全民閱讀立法據傳倒是已列入計劃,主管部門要爭取在年底形成較成熟的方案提交國務院法制辦。這對於書界而言,大概可算做一劑強心針,但法律成文實施後,成效究竟如何,大家可能心裡都沒底。畢竟閱讀這麼愉悅的事,卻需要法律這樣的強制手段來規範、推動,實質恐怕是閱讀的現狀非常不樂觀吧。 歸根到底,閱讀得以廣泛、持續進行的原動力,應該是一本又一本能滿足讀者需求、能真正反映時代變遷的著作,創作乏力才是近年來書業根本性的危機所在。上海書展雖觀者如潮,扳著指頭算來,叫得響的新書實在沒幾本。投票選出的十本最受讀者關注的圖書,名列榜首者,依舊是已賣了大半年的【鄧小平時代】。這固然體現了該書強勁的吸引力,不過從另一角度分析,也透出中文圖書市場整體性不振的症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出版機構爲了應對困局絞盡腦汁,而所出招式有正有奇。上海譯文最新推出【哈扎爾辭典】(陰版),設計裝幀極盡奢華之能事,拜占庭式的整體風格讓封面控們心中紛紛長草;再如【王世襄集】的出版,同樣是整合開發現有出版資源的思路。而某位新銳翻譯家的『高論』則明顯屬於『奇』招,宣稱『中國讀者以前看過的翻譯作品,99%是過期、偽劣產品』,通過利益相關方的網絡大ピ俁卻播。業內人士對此大多置之一笑,但仍會有不明就裡的讀者被這般『激將型』營銷法所蒙蔽,信以爲真。其實,五四以來的文學翻譯,諸位前賢創造性的翻譯成果,早已內化爲當下我們所使用的語言的一部分,根本無法分割。那種大言不慚聲稱一切得推倒重來的言論―――無知,無聊。(西北樓)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