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東
通讀了岳峰的【和田玉與中華文明――和田玉鑑賞與收藏】(以下簡稱【和田玉與中華文明】),我發現,和田玉與中華文明是這本書的一條清晰脈絡。愛玉之國、崇玉之邦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區別於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古代玉器歷史之久、延續時間之長、分布之廣、器形之眾、做工之精、影響之深,而且從未間斷,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媲美的。 玉石之路是絲綢之路的前身 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和田玉器。顯然,最早發現和利用和田玉是崑崙山北坡的原始部落,他們對和田玉的認識和開發也必然早於這個年代。西域與關中地區及中原相隔甚遠,和田玉要由近及遠輸送到內地,無疑要歷經無數艱難困苦鑿通這條運輸線。這條貫通東西方的『玉石之路』就是後來『絲綢之路』的前身。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只有1600多年的歷史,而玉石之路至少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歷史證明,我國邊疆與中原、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和商貿交流的第一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這條源遠流長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大動脈,更是邊疆與內地、各少數民族與中原人民共建中華文明的生命線。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和崇拜促使我們的祖先在不斷篩選玉石的過程中優勝劣汰,逐漸公認和田玉是『真玉』,是中國玉的精英。我國著名玉文化專家楊伯達指出:『商、西周時期,我國的玉器由原始社會的彩石玉器時代進入了以和闐玉爲主體的時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3000多年前殷墟婦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經鑑定其玉材大部分來自新疆和田玉。一個墓葬足以撐起一座博物館,這只是當時愛玉崇玉、特別推崇和田玉的冰山之一角。據【逸周書】記載,周武王滅商後,打開商代的藏寶庫,看到的玉器上億件。後經考證,認爲周滅商得寶玉1.4萬件,這足以讓今人瞠目結舌。 隨著歷史的進程,如在春秋戰國玉文化的演變期,各諸侯國之間幾乎所有的政治、經濟、軍事來往,都離不開精美的玉器,僅這一時期新疆提供的和田玉就有1100噸左右;到秦、漢、魏晉南北朝玉文化的發展期,和田玉大行其道,秦始皇的『傳國璽』開創中國歷代封建帝王以上等白玉治印和精密的白玉器皿彰顯皇家氣派的千年風尚;到隋唐玉文化的繁榮期,精美玉器玉材基本上用和田玉,並以白玉爲貴;宋朝使用和田玉的規模超過唐代,于闐國將玉列爲貢品的首位;元朝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開採,【瀆山大玉海】(中國現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編者注)開創和田玉山料琢制大型器物的先河;明代雖說有『粗大明』一說,而以玉雕神工爲代表的陸子岡樹立了中國治玉史上第一大家的形象,玉匠雲集北京、揚州、蘇州,出現了許多令人稱絕的和田玉藝術珍品;清朝是玉器藝術的鼎盛期,『和田玉、乾隆工』盛極當朝,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上萬件清朝玉器,其中99.9%是和田玉。 同樣,在世界國寶級藝術品收藏中,和田玉也以其顯赫的地位和它特有的價值被各國博物館珍藏。比利時皇家歷史藝術博物館和美國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收藏的東周時期的精美玉器,全部是用和田玉製作的;英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中國玉器,玉料基本上來自崑崙山;2008年北京奧運會徽章『中國印』,用的也是和田玉。 以玉比德 縱覽歷史數千年,國家之寶,皇室之珍,連城之璧,皇帝之寶,盛世之藏,都離不開和田玉。『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大夫畜狗馬,百姓藏布帛。』同樣反映我們的祖先對玉是何等的尊崇。 在中國玉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中華文明進一步賦予玉以神靈的象徵、禮儀的象徵、財富的象徵、藝術的象徵、吉祥美好的象徵等。【周禮】中明確以玉作六器,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同樣,玉禮器還嚴格區分君臣百姓的政治地位,『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君臣次序、尊卑等級、長幼輩分、地位高低都通過玉來表現。【周禮】有關用玉的規定達上百條之多,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外交、文化、藝術、思想、倫理、宗教等諸領域,遍及祭祀、廟制、朝聘、盟會、婚喪、宮室、器物、音樂等方面,成爲天地鬼神、王權、財富、人格的象徵或化身。 『以玉比德』是中華文明倫理道德的一大創舉。我國最早提出玉德說的是管仲,他提出玉有『九德』。孔子開創了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在道德論的基礎上,提出玉『十一德』說,包括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孔子的『十一德』比管仲的『九德』有所發展,更加全面,儒家學說的精神得以反映,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玉德學說。 繼孔子之後,戰國末期的荀子又提出『七德』說,還有許慎的『五德』說。玉德學說是中國玉文化的一大建樹,它爲中華民族愛玉、敬玉、尊玉,提供了精神支柱。從此,和田玉也由單純的物質屬性,成爲精神道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圭臬。通過玉這一載體,以及寓德於玉,以玉比德的觀念,玉和德水乳交融於一體,以玉的美質升華爲人的美德,將中華民族道德精神從古至今,發揚光大。 孔子玉學思想的另一個突破是將玉與君子結緣,實現由王玉向民玉的轉變。玉曆來由皇家所壟斷,玉要成爲中華民族、全社會道德風尚標準,人人共仰之、人人踐行之的楷模,就必須從王位上走下來,飛入尋常百姓家。孔子大力倡導君子與玉結合,『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不可一日無玉』。從以玉比德到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識、玉道德、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偉大貢獻,這在全世界也找不到與其相似的第二例。 玉德說賦予和田玉豐富的精神內容。和田玉在經過長期的人格化和精神化之後,形成了一次質的飛躍。直到今天,以玉比德、以德論人、以德處世、以德治國、德行天下,依然是我們民族、社會、人們踐行的準則。 專業性與實用性相得益彰 理論性與實踐性相互融合,專業性與實用性相得益彰,史料性與趣味性珠聯璧合是【和田玉與中華文明】的一大特點。岳峰作爲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中心主任,有著豐厚的文物專業素養。他反對理論脫離實際,專業研究不能禁錮在象牙塔里,史料不能束之高閣。在這本書中,除了對和田玉文化作了深刻的闡釋外,岳峰還以專業的眼光、豐富的經驗,對古今和田玉的鑑賞和收藏進行透徹的評述,對和田玉市場及價格的攀升作了精闢的分析。 作者從理論上論述了和田玉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關係後,又不忘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兩種偏向,一是追求和田玉以白爲美,一同分白十分價;另一種是以色爲美,重皮色而輕玉質,甚至作假皮者無奇不有。如何正確引導市場,給讀者以正確的引導,岳峰舉重若輕,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就事論事。縱觀歷史數千年,從周代『六器』『六瑞』,提倡各色玉種兼收並蓄,各美其美,到明代、清代對玉色也都各有喜好與偏重。接著,作者以一個頗有說服力的論據,例舉象徵至高無上權力玉璽,如清代玉璽二十五寶中,包括和田玉的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品種,各色玉都有,其中青玉居多。玉璽況且不以『色』論英雄,當今的好『色』者,不值得引以爲鑒嗎? 美玉人人喜愛,把美玉寫成美書是另一番嘔心瀝血的創作。岳峰正是本著對歷史、對未來、對讀者、對和田玉以及對中華文明的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來完成這部著作的。包括書的謀篇布局、層次邏輯、內容結構、寫作技巧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的,豐富的內容、大量的史料、縝密的論證、精闢的分析,卻能做到深入淺出,讀來有滋有味,其中不乏精巧之處,讓人拍案叫絕。如說到和田玉和俄玉、青海玉的鑑別時,作者用一個『嫩』字精確地概括出青海玉質感不夠細膩而略顯『嫩』,缺乏『凝脂』般的滋潤光澤。說到和田玉的白與俄玉的白,作者認爲,前者是『潤』而白得細膩,後者『糙』而白得無神。寥寥數語,如神來之筆,把兩者的『白』分得涇渭分明,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備,這是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提煉和總結,語言的凝練可謂惜字如金。 而在論述玉德那一篇的結尾段,作者有感而發:『玉道人道以玉悟道,玉性人性以玉養性,玉身人身以玉養身,玉緣人緣以玉結緣。我們能擁有一塊和田美玉,應該說是精神上的一大滿足。』這幾句話看似閒來之筆,卻是畫龍點睛,讓人對和田玉的美升華爲『悟道、養性、養身、結緣』的心靈之愛。 (岳峰編著的【和田玉與中華文明――和田玉鑑定與收藏】一書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總社和新疆人民出版社於2013年3月聯合出版)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