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汉字听写大会":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文化积淀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9-11 23:38| 發佈者: 家邻| 查看: 1329| 評論: 0|來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评家:柚子茶    节目名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播出平台:CCTV-1、CCTV-10   播出时间:每周五20:00    一句话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重新领略到了汉字的魅力。   作为今年暑 ...
评家:柚子茶 
  节目名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播出平台:CCTV-1、CCTV-10
  播出时间:每周五20:00 
  一句话点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重新领略到了汉字的魅力。
  作为今年暑期大热的节目之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的名字一开始并未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虽然漫长的学生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脑海中关于“听写”的记忆仍残留有无数条。老师念、学生写,“听写”这项随堂小考,给我的印象总是静默中伴着一丝紧张。所以我曾暗暗怀疑,在这样的“考试”氛围中进行,节目是否还会有可看性和趣味性。
  虽然一开始是抱着七分好奇、三分怀疑的心态,但是几期节目下来,我不得不承认,是我低估了这个节目的魅力,也低估了汉字的魅力。汉字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写作楷体时雅观俊秀,写成行书后又灵动潇洒。所以有选手在时间尚且充裕的情况下还取消明明已经写对的字重新写,追求的就是汉字的字形之美。
  但显然,汉字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汉字之美也不只在于形。古书上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固然是经过修饰后的传说,但也充分反映了汉字在中华文明诞生和发展过程中惊天动地的意义。在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不乏繁华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绵绵不绝的文化传承。就像节目中出现的“滁州”这个地名,光凭读音可能很难判断,但如果联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开篇第一句就是“环滁皆山也”,那么正确写出这个词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从这个角度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只重新引起了人们对汉字的重视,还通过解说的方式引导观众学习或复习了历史、地理知识,帮助大家重新了解了不少人文典故,如中国与朝鲜的界河除了鸭绿江外还有图们江,“扼腕”这个词竟然出自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故事等等。
  在积极挖掘、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也出现了一些生活用词、科学名词、专用术语甚至外来词。如英美制容量单位“品脱”,一度成为新闻热点的“三聚氰胺”,还有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改锥”等字词,相信都让不少观众犯了难。场外成人听写团的书写正确率也频频跌至谷底。看见了认识,说起来也容易,但是提起笔来就是想不起怎么写,这样的情形成了现代人面对汉字时的常态。人们往往把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当做他们不再书写的借口,但其实,汉字始终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是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细节之美,只要留心就能够发现。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参加比赛的小选手们。虽然在节目中展现自我的方式仅仅是对汉字的书写和短暂的采访,但是透过成功后的自信或者兴奋,失误后的惋惜或者坦然,我们也隐约能够看出他们各异的性格。而凭借“荦荦大端”夺得胜利的“大师”刘懦尽⒁砸坏腥旱墓愣男孩罗弋洋更是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团队赛的赛制还很好地激发了小选手们的团队精神,尤其是在场上只剩下几名选手的决战时刻,已经淘汰的选手们集中在一起为队友加油,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由得回想起有人并肩作战的学生时代。透过汉字之美看到充满朝气的青春之美,这大概也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带给我们的意外之喜吧。
来源:北京青年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