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擬規定,教師節的日期將從現在的9月10日調整到據稱是孔子誕辰的9月28日。日期變更所引發的討論不僅限於『孔子生日是否準確』。比起日期來說,教師隊伍形象和教育界風氣的變革顯得更加迫切。
首先要釐清對教師節日期變更的一些誤讀。『與國慶節拼假』一說是對教師職業的誤解。教師節是行業節日,不屬於國家法定節假日,原則上不休息。 關於孔夫子是否9月28日出生,或許在考古界裡有一定學術價值,但對於現代教師行業紀念日的勘定來說,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因為這天本是用來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而不是祭孔。孔子經過兩千多年的文化嬗變,成為許多文化符號的代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奠基人』『思想家』『哲學家』,又何止『教育鼻祖』一項光環呢? 然而,單靠把『孔聖人』請出來,就可以讓塗抹了『異化色彩』的教師節回歸它本來的社會功能嗎?這個想法未免有些天真。如今家長時常感慨教師節成為『送禮節』,並為此操心犯愁。給『塾師』送禮,中國自古有之。冬有『炭敬』,夏有『冰敬』,『三節兩壽』中的『兩壽』在舊俗中指的恰恰是『孔子誕日』和『塾師生日』。難道教師收禮還需要找理論支撐嗎? 教師節日期變更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提升教師節的文化內涵,來凝聚教師隊伍的職業向心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現代職業素養,改善教育界的不良風氣。『大學教授讓研究生陪酒陪舞』『中學教師性侵學生』等踏越紅線甚至違法的行為不斷地挑戰人們的良知底線,摧毀教師隊伍的社會形象。孔夫子若在世,必恥於與其為伍。整頓教育風氣迫在眉睫,容不得擇日再改。 『改風氣』遠比『改日期』重要得多。比起孔子的生日來說,儒家『有教無類』等經典教育理念在當代的應用與實踐,具有更加務實的現實意義。『改風氣』不能僅靠攀附古人,而要開展全方位的現代職業操守建設,培養樹立教師職業的榮譽感和自信心,讓職業道德和法律禁忌深植教師心底,從而帶動良好社會風尚,真正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劉 D)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