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掀起熱潮的大黃鴨,近日來到了北京。雖然此次展出的比香港還要高出1.5米。但剛露面的時候,許多細心的觀眾卻發現其外觀與香港的大黃鴨相比有點怪,最後證實原來是大黃鴨的嘴部變了形,網友戲稱大黃鴨變成了『大黃雞』,而在湖中則成爲了名副其實的『落湯雞』。
據有關方面介紹,此次大黃鴨『變形』,主要是因爲製作過程中出錯,將鴨嘴縫上時調轉方向,令原本直挺的嘴巴變得又扁又尖,導致鴨嘴變『雞嘴』。目前,主辦方已經連夜對大黃鴨的『尖嘴』進行了修復『手術』。雖然,北京的大黃鴨目前已經完全按照原版的設計圖紙進行拼接,但其真的已經得到了設計師霍夫曼的精髓了嗎? 由荷蘭著名設計師霍夫曼創造的大黃鴨,自從在香港維多利亞灣展示之後,在內地的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山寨鴨』。而此次『正版』的大黃鴨『游』進北京,自然成爲了各界關注的焦點。『童年的記憶放大了,整個世界就變小了。』這是『大黃鴨』設計師、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所要傳達的價值。但在維多利亞灣的大黃鴨和北京的大黃鴨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大黃鴨在維多利亞灣完全公開免費展出,而此次在北京觀眾卻要購買價格不菲的門票才能觀展;主辦方共發售了55000隻玩具小黃鴨,還有環保袋、馬克杯、不乾膠貼圖等含有大黃鴨元素的衍生品供人選購,而在香港,其衍生品基本上都是由其他授權的商家設計的。 引進海外創意版權成功的案例,不僅出現在這隻大黃鴨身上,也出現在許多風靡一時的影視節目中。每一個成功的創意背後,都有大量的操作細節和技巧隱藏在幕後。如果單靠模仿,不僅掌握不了其精髓的東西,更甚者會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雖然海外的一些創作團隊往往會提供比較全面的操作手冊,但是許多國內的機構往往只是流於皮毛,只要從表面來看似乎差不多就滿足了,但實際上只是依葫蘆畫瓢。 這種『拿來主義』風行的潮流,雖然將海外優秀的創意和設計帶給了我們,但是照本宣科地從最初社會和文化土壤中取回來的文化,並不是都適應我們的土壤。爲了適應,相關的模式最好要經過一定的本土化過程。這種創意經歷轉型的過程,從一個單純的模仿,漸漸變成另一個獨特的個性,想來也是讓人非常愉悅的。(方翔) 來源:新民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