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管員世家盤點故宮家底 存在神秘地下文物庫(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2-21 15:55|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308| 評論: 0|來自: 遼瀋晚報

摘要: 文物損毀、私下拍賣等爆料的頻頻出現,讓公眾覺得,故宮博物院沒能把已有的東西看好,對於故宮文物去向的猜測也五花八門。故宮『家底』到底有多厚?出展率是多少?沒展出的文物現狀又如何?對於這些,外部人根本說不 ...

文物損毀、私下拍賣等爆料的頻頻出現,讓公眾覺得,故宮博物院沒能把已有的東西看好,對於故宮文物去向的猜測也五花八門。故宮『家底』到底有多厚?出展率是多少?沒展出的文物現狀又如何?對於這些,外部人根本說不清楚,故宮內部老人兒也知之不詳。文物藏品的大細,究竟何時能公佈?

一家四代的文管員

曾曾祖父是宮廷畫師

梁金生大概算得上是最了解故宮的人之一,他們一家四代都和故宮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清朝咸豐年間,梁金生的曾曾祖父便進入故宮,在內務府如意館擔任宮廷畫師。其曾祖父則擔任過如意館的掌管。巧的是,兩位畫師的作品就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內。梁金生只在工作中看到過少數兩幅祖輩留下來的畫作,有一種『保管自家東西』的微妙情緒。

從正在維修的東華門進入故宮,右拐入一條下路,再過小橋就到了梁金生辦公的院門前。已經退休快4年的梁金生被故宮博物院返聘,仍留在這裏,為故宮盡一份力。

梁金生說,和祖輩比起來,他守護故宮文物的任務還算輕鬆。 1924年,溥儀退位,梁金生的爺爺梁廷煒被編入『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點查皇宮遺留下來的文物。當時刊印公佈的文物數達到117萬餘件(套)。溥儀在『暫居宮禁』時曾讓文物流失不少,1923年建福宮的一場大火也焚毀很多文物,所以117萬餘件(套)只是數目。此後,梁金生一家便開始在動盪的時局中保護文物,隨着文物的不斷遷移,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因為保護這些文物,爺爺最終留在了台灣,臨終也沒能再回到北京,梁金生不無感慨。 1954年,梁金生的父親帶着家人才遷回北京,繼續在故宮從事文物保護工作,『我們家離故宮特別近,旁邊就是大高玄殿,所以經常可以到故宮轉悠』,大概就是從那時起,故宮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便慢慢融入到梁金生的內心深處。他在故宮已經工作了33年。

神秘的地下文物庫

『這事絕不能從我口裏傳出去』

很早就聽說,故宮內有一處國內最大的地下文物庫,但因為嚴密的把守,並不為外人了解,被傳的非常神秘。如果說,在故宮工作的人有什麼『江湖禁忌』的話,不能透露這個地下文物庫的具體位置便是一個。所以,當記者向梁金生求證傳說中的文物庫時,他笑着擺了擺手說『反正這事絕對不能從我口裏傳出去』。

不過,除了具體位置不能透露,梁金生說,其實地下文物庫內部並沒有傳言中那般神秘。故宮地下文物庫第一期工程於1990年完工,到1997年第二期也建成,在將近10年的時間內,院藏文物的60%被從地面文物庫搬到地下。地下文物庫採用三層全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消防系統和防盜系統都很完備,而且是恆溫恆濕,溫度設定在15℃左右,濕度則設定在50%。

和地面文物庫的安防不同之處在於,地下文物庫多了一道『報批』程序,文物組的人要去提文物,必須要拿到部門主任的簽字條才能獲得文物庫的鑰匙。在進入文物庫前,也要經過保衛部的盤查登記,這之後還有一道分庫房的門禁,設定了專用暗鎖和密碼。可以說,即便誤打誤撞找到了地下文物庫的入口,要想不知不覺摸進裏面也是毫無可能。

地庫內使用的文物儲藏櫃依據文物種類的不同,設計的樣式也有區別,不過全部為鐵櫃,『當初是出於防火考慮,沒有採用木質材料』,但現在看,鐵製儲藏櫃的通風度不夠好,所以不能滿足保存每一個藏品的最佳條件,『如何改進保存條件,還是研究的課題』。

曾任故宮陳列部主任的單國強退休前也多次出入過地下文物庫,讓他記憶猶新的是,在文物庫的入口處備有大型的熏蒸消毒機,每一件文物在重新入庫前都要經過『風淋』式消毒,防止蟲蛀和霉變。


來源:遼瀋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