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三記監管重拳,讓文交所這個掛牌不到三年的新鮮事物,再次感到有點忐忑。 2月2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上,再次敦促地方政府加速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並提出『不能變相搞均等份額,不能變相搞股票交易,不能變相搞期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要求。 具體算來,這是監管部門繼2011年11月發布【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簡稱『38號令』) 、12月發布【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加強文化產權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管理的意見】(簡稱『49號令』) 之後,在短短三個月中,第三次要求整改文交所以及相關藝術品類證券化交易。 如此監管力度,相比文交所的『折騰』程度,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很正常』。 驚心動魄走一年 時間要追溯到一年前的春天。2011年1月底,已經掛牌近兩年的天津文交所開始推出國內首份藝術品份額產品,並使之上線交易。 回眸當時,2010年秋拍的灼熱氣息還沒有完全褪去。5.5億元的清乾隆琺瑯彩吉慶有餘轉心瓶、3.08億元成交的草書【平安帖】、1.71億元的徐悲鴻作【巴人汲水圖】等等,無不說明當年藝術品市場的火熱程度。再加上白手套專場輪番上陣,過億拍品此起彼伏,藝術品市場正是在那年秋天正式昂首走入億元時代的。 當然,灼熱的藝術品市場也同樣成就了文交所的交易奇蹟。在成立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天津文交所開戶量超過5萬人,而其最初的兩個份額產品【黃河咆嘯】和【燕塞秋】也不負期待,在上市初期創下了30個交易日上漲1600%的暴漲紀錄,賺足了眼球。 這不僅使得文交所立刻站上風口浪尖,也使得其所推崇的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成為市場人士最為熟悉的文交所產品構成模式。 一石激起千層浪。繼天津文交所取得轟動效應後,各地文交所紛紛開啟藝術品份額交易市場。僅在4月底,成都、鄭州文交所就隨之不約而同地公開發售首批藝術品份額交易產品,前後相隔僅4天,競爭味頗濃。 而與天津文交所不同的是,為了控制風險,在文交所產品的組成部分中,上海文交所、深圳文交所和成都文交所等藝術品份額產品則更多在產權層面運行。當時,專門經營當代藝術的成都文交所甚至提出了『不賠本』條款。 這只是一個縮影。此後,文交所在各地籌備並接連成立,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籌備及開業的文交所超過40家,而由於極大的不確定性,文交所在2011年夏天之後的發展中,被形容為『擊鼓傳花的金錢遊戲』。 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引發大討論 『標的藝術品實際價值如何估算』、『標的藝術品如何確認真偽及進行鑑定』、『藝術品能否分割成為份額交易』等等問題,立刻使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受到藝術市場人士和新聞媒體的關注和質疑,並引發大討論。 與此同時,藝術品份額交易則在市場的爭論中玩起了『過山車』。時而高開高走迅速漲停,時而低開低走大幅跳水,震盪不斷。 雖然文交所採取了暫停開戶、暫停發售、大幅修訂交易規則、設定競價範圍、增加特殊處理制度等等限制規則,但於事無補。隨着時間的進展,藝術品份額交易『跌跌不休』的狀況變得愈演愈烈。 此後,負面消息不斷。深圳文交所出現了因藝術品權益份額交易存在問題停牌180天的情況;鄭州文交所則因其公布的【王鐸詩稿】、【全遼圖】涉嫌違法從事文物經營活動,被國家文物局要求河南省文物局予以調查;而漢唐文交所則不得不面對由投資者組成藝民維權聯盟,解決諸多質疑…… 從價格走勢上來看,藝術品份額交易自發行之日起,其價格往往大幅攀升三五個星期之後,便出現跳水走勢。例如藝術品份額產品【燕塞秋】在2011年3月25日最高漲至每份最高價18.50元後,一路跌至2012年2月16日的收盤價1.44元,幾近發行價1.00元。單從價格上看,一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文交所各類亂象頻現的同時,文交所和投資者之間的矛盾也開始隨之升級。而參與份額化產品投資的投資人陸續組成的維權組織,也讓文交所走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三個月三記監管重拳 2011年11月24日,國務院下發清理整頓全國交易所的【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簡稱『38號令』) 引起行業巨大震動。 2011年12月30日,由中宣部等五部門再次聯手出台【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加強文化產權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管理的意見】(簡稱『49號令』),並明確提出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不得採取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不得將權益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掛牌交易,任何投資者買入後賣出或賣出後買入同一交易品種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5個交易日等等。 2012年2月2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又在由證監會牽頭,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首次會議上明確表示,清理整頓工作要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 。 郭樹清表示,此次清理整頓的對象不以交易場所的名稱為界定標準,而是包括各種從事權益類交易、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以及其他標準化合約交易的交易場所。不能變相搞均等份額,不能變相搞股票交易,不能變相搞期貨、金融衍生品交易。這也意味着文交所遍地開花的藝術品份額交易現象或將成為歷史。 對此,各家文交所開始紛紛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以應對監管重拳。 此前業內廣泛關注的天津文交所近日宣布,其股權重組事項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其將按照市政府統一安排,從優化股權結構入手,引進國家級企業控股,提升交易所公信力。 而深圳文交所則在更早之前成立『深圳文交所藝術品權益拆分業務善後工作組』處理藝術品權益拆分業務遺留問題。 文交所:敢問路在何方? 相比文交所一年以來的種種狀況,在不能變相搞均等份額,不能變相搞股票交易,不能變相搞期貨、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嚴管規定下,文交所今後的整改與發展更讓業內人士關心。 文化部【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統籌與執筆人,中國畫廊聯盟執行理事長、秘書長西沐對記者表示,目前,文交所最大的突圍就是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進行定位,回歸本源。從發展來看,『文交所應依託不同的特定資源走『綜合化+專業化』的路子,即要構建文交所新型的交易模式,建立以專業化、職業化服務為基礎的多層次、多模式的藝術品投資與交易平台。而這才是文交所走出單一化模式並進行轉型的關鍵。』 而這幾年一直致力於推動國家級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建立的科瑞集團監事會主席彭中天則認為:『流動是交易之本,信用是交易之基,產權是交易之魂。』 『文化資源具有種類繁多、權屬複雜、價值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較差等特點,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一個公開的要素流轉市場,讓優質的文化資源、大量的社會資本和各種相關的專業人才在特殊的平台上聚集融合,進而通過鼓勵創新,不斷產生新的價值;通過產權登記,保護人們創造價值的積極性;通過資源聚集,提升其文化價值;通過反覆交易,發現文化價值;通過金融工具的運用,引入大眾投資,促進文化消費。』 彭中天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各地文交所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反思自己的所做所為。當務之急就是要趕快找回誠信,並儘快形成行業自律標準,要以整體的形象對外,儘快通過組建自律組織改變。此外,還要放棄過去那些不成熟的探索。要另闢蹊徑,圍繞大文化、大產權,和主流產業嫁接,發揮自己的作用。』(記者 付裕) 相關鏈接 『文交所』是『文化產權交易所』和『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統稱,其名稱和機構都屬於新生事物。 2009年,國內首個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平台――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揭牌;9月17日,天津文交所掛牌成立;同年11月16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掛牌。 其主要經營內容是:以對文化藝術品鑑定、評估、託管、擔保或保險等系統程序為前提,發行並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實物藝術品份額合約;同時交易經有關政府主管部門許可的藝術品信託受益憑證與其它文化藝術品期貨、期權等。 目前國內文交所主要有: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都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上海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山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深圳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等。 所謂藝術品份額化投資,是國內在2010年底突然興起的一種藝術品投資方式,它是將一件藝術品分為若干份額,使得投資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 每份份額初始價格為1元,以藝術品總價除以1就是該藝術品的總份額。其交易方式類似於股票交易,曾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資者入場。 來源:新華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