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遊記】在網上依舊被評價很『雷』,從造型到台詞。這些年,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把所有與經典沾邊的影視劇統統定性為『雷』,說來,這個詞挺不錯,不是一無是處的批評也並非不帶一點肯定,還略帶喜劇色彩地表達了讓人震驚之意。只不過,在一片驚『雷』滾滾的評價聲中,一部與經典、名著有關的作品帶給觀眾的似乎就真的僅有娛樂消遣的功能了。這是經典的悲哀,還是網絡時代的悲哀?我想,或許是後者,無論影視劇如何改編,如何重新解讀,經典就在那裏,光輝不減。而網絡時代的膚淺與速食卻影響着大多數人貌似膜拜經典,實則在娛樂與調侃中一邊消費經典,一邊與之漸行漸遠。網絡之外,還好有書,同處於即時娛樂的時代氣質下,落在紙面上的文字畢竟還沒全面淪為積落於經典之上的灰塵。最近看到80後作者陳肯寫的一本名為【西遊真解――仙人養成計劃】的小書,行文也風趣,內容卻並不淺薄,可以自成一套理論體系,顯然是熟讀【西遊記】後扎紮實實研究過的。 上海辭書出版社此時推出此書,自然是趕着新版【西遊記】播出的熱鬧,恰巧,作者陳肯對【西遊記】的見解與翻拍經典的製片人張紀中不謀而合,他們都認為,【西遊記】寫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不過表面弘佛內裏卻在暗度陳倉,大行道家思想。張紀中認為唐僧師徒五人(包括白龍馬)對應的是道家金木水火土,因此在演員着裝顏色上都有隱喻,而陳肯的【西遊真解――仙人養成計劃】中則用充分論據,條分縷析地一一證明。 他發現在【西遊記】原著每一章的標題中暗示了每一個人的屬性,比如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爭怪物』,『木母』就是豬八戒,而按道家五行『水生木』一說,八戒是屬水的。同樣,沙僧在書中的別號是『黃婆』,屬土;孫悟空是『心猿』,屬金……師徒五人在小說裏因性屬不同,所以分職不同。於是,陳肯發現了自86版電視劇【西遊記】裏就犯下的一個錯誤到新版中還無改正,八戒永遠牽着白龍馬,而沙僧則是默默地挑着擔子,而根據原著,如來在加封眾人正果的時候,曾經明確說過八戒『挑擔有功』,而沙僧才是『登山牽馬』。 陳肯是位80後的作者,卻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他通過邏輯推理與詳實的背景知識向讀者展現【西遊記】之中每個角色,每處情節設計的用意,唐僧所經歷的每一難到底有着什麼樣的內涵。能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把吳承恩真正的寫作意圖呈現在讀者面前,把各個宗教派系的形成、觀點、分歧與通性講解得生動活潑,幽默,卻又絕不油滑,認真,卻又絕不拘泥。有考證,但絕不晦澀,有推理,但絕不離譜。 經典不需要供奉,任何以嚴謹態度重新解讀、演繹、重釋經典的作者都是令人尊敬的,他們與那些只會笑着用『雷』調侃一切的網友相比,高下立現。J187 金力維 來源:北京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