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时代变了 我们的乡愁何处安放(1)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2-17 16:26|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340| 評論: 0|來自: 新华日报

摘要: ■ 心灵,如何获得共鸣 ■ 生活,很难回到从前 ■ 故乡,已经换了模样 ■ 还乡,一个永远的情结 在人们的心目中,还乡是一个永远的情结。每逢佳节,跨越千山万水回家,寻找儿时乐土,探望亲朋好 ...

■ 心灵,如何获得共鸣

■ 生活,很难回到从前

■ 故乡,已经换了模样

■ 还乡,一个永远的情结

在人们的心目中,还乡是一个永远的情结。每逢佳节,跨越千山万水回家,寻找儿时乐土,探望亲朋好友,让心灵回归港湾。只是,眼前的家乡不复是记忆中的故乡,习惯了都市节奏的人们再也难以适应乡村生活。还乡,慰藉乡愁的同时又添乡愁。

寻找记忆,故乡已经换了模样

在游子的记忆中,故乡的模样总是最美的,然而,满怀憧憬地回家,日新月异的故乡却常常让我们心生失落。

阴晦的天空飘着小雨,陈薇拉着行李回到村里。她来自湖南衡阳,今年是大学毕业工作后的第5年。

家乡的冬天多阴雨,来接陈薇的母亲指着村头的一片工地兴奋地说,再过两年,这些楼房盖好了,春节就不会挨冻了。这一片楼房是新农村建设工程,像城里一样,一家一层,有厨房有卫生间。听了母亲这话,陈薇既喜又忧,喜的是家乡发展如此之快,忧的是,也许再过两年,伴随自己成长的乡村将不复存在,一同失落的当然是美丽的童年记忆。

45岁的陈明家在苏南,每年过年,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但这些年,他回家的心情总是纠结着。村里的楼房越盖越多,越盖越豪华,他家当年让邻居们羡慕的三间大瓦房,如今局促地蜷缩在这些楼房的背阴处。童年那条清澈的小河,如今漂满了垃圾。邻居们都在周围的厂里上班了,在家干农活的少了,年轻人一个个打扮得时尚漂亮,和城里也没啥差距了,但家乡的空气却没以前好了,走在路上,总有淡淡的臭味,那是化工厂的气味。

37岁的李朝富劳务输出到新加坡,3年没有回家,今年过年回到家,听到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母校塘丰小学如今只剩3名学生、4名老师,再过几年,小学很可能就关闭了。李朝富上学时,塘丰小学是一所完小,每个年级分甲乙两班,共有200多人。李朝富的家乡地处福建西部,人口稠密,但很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留在老家上学的孩子就都集中到镇中心小学。

小学校离李朝富的家很近,每一个地方他都熟悉得想忘也忘不掉。如今,古井、三人合抱的柳树,还有十几间教室都还在,可是,操场上已经长满野草,课桌椅也蒙着厚厚的灰尘。李朝富在心里叹息:只有3个孩子和4个老师的学校多么空旷啊。

再过两年,杂志社编辑罗春亮在南京生活的时间就将与他在广东老家生活的时间一样长了。自1995年来南京上大学,到现在已经17年,罗春亮在南京成了家,他每年都急切地盼着回家过年,但回家总让他产生若有所失的感觉。故乡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罗春亮却要回家寻找旧的记忆,这就是游子对故乡的爱与矛盾。

让罗春亮感到安慰的是,那棵千年银杏仍然矗立在村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一起爬树,夏天在树下乘凉,秋天在厚厚的落叶上打滚……一见到它,罗春亮童年的影像和快乐立刻苏醒,蜂拥而来。


来源:新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