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著名批評家陳眾議:文學理論到了該清理的時候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4 23:58| 發佈者: 沙舟| 查看: 1661| 評論: 0

摘要: 文學理論到了該清理的時候    ■如果說創作出了問題,那首先應該檢討的就是文學批評   ■批評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主心骨,沒有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價值判斷   ■批評的失位恰恰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基 ...
文學理論到了該清理的時候 
  ■如果說創作出了問題,那首先應該檢討的就是文學批評
  ■批評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主心骨,沒有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價值判斷
  ■批評的失位恰恰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基礎和立場
  ■當務之急是要致力於建構一個思辨和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批評範式
  ■當批評怎樣都可以時,它也便失去了應有的功能
  在過去的兩三年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批評家陳眾議曾經多次接受本報專訪。他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即便談起爭論性話題,仍舊能夠慢條斯理、不疾不徐。 3月下旬,他到瀋陽出席『第四屆中國當代文學高峯論壇』期間,記者再度與他會面,這一次他顯得和以往略有不同,言談間盡顯對文學批評現狀的焦慮心情。他認為,太多的偽命題充斥在文學理論和方法當中,嚴重阻礙了文學的發展,是時候好好清理清理了。
  如果說創作出了問題,那首先應該檢討的就是文學批評……我們究竟有沒有把批評上升到學理的層面,公允而善意地表達我們的態度,建立一個能夠真正引領中國文學走向的基本規範
  『近些年,我一直在思考重建批評及文學理論體系的問題。 』陳眾議向來審慎,不輕易拋出觀點,『這次,我破天荒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提前拿出來討論。因為,文學批評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時候。 』
  他認為,重建批評理論首要的問題是搞清楚當下批評面對的最重要的矛盾是什麼。 『最基本的判斷一定要到位、準確,否則只能是瞎子摸象,今天摸摸這個,明天弄弄那個,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創作遭遇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是數量上的劇增與繁榮,另一方面卻是質量上的下滑與凋敝。面對那些對文學創作感到失望的聲音,陳眾議坦言,如果說創作出了問題,那首先應該檢討的就是文學批評。『因為,批評沒有很好地發揮干預的功用。今天的現狀是,一本書出來後,要麼是一片讚揚、推崇,要麼是一片惡搞、臭罵。我們究竟有沒有把批評上升到學理的層面,公允而善意地表達我們的態度,建立一個能夠真正引領中國文學走向的基本規範?不管是原理也好,方法也好,或者是話語體系,總之應該拿出一套東西來,否則中國的文學就沒有準繩。 』
  在陳眾議看來,批評的失位恰恰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基礎和立場,而後現代主義的絕對的相對論助長了這種態勢。 『由於批評缺乏價值標準,所以,今天說這個好,明天又說那個好。我記得衛慧、棉棉這批作家出來的時候,批評界有許多人追捧她們,還由此製造出了一系列概念,諸如美女寫作、私小說,等等。於是實際上起到了推手的作用,從而把文學引向了一個可疑的方向。因此,我剛剛說,當下文學出現的種種問題,批評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批評家首先要自我檢討。 』
  他承認自己被深深的焦慮感所籠罩,因為批評的重建實在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一談起這些,我內心就很衝動。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具體的觀點,或者一種思潮,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一種瀰漫的氛圍,從文學界內部,到媒體,再到社會環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學批評的問題顯然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了。但是,作為這一代學人,我們又必須去面對它,並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
  要關注文學現象,但不能被現象牽着鼻子走,不能為現象當吹鼓手,否則就會忽略了本質的問題……應當儘可能地引導文學向着對民族有利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消解自身的向心力和認同感
  『批評面對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主心骨,沒有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價值判斷。 』陳眾議呼籲批評家們不要把精力過多地投入到各種泡沫式的文學現象和追尾式的跟風上。
  『當然,我們要關注文學現象,但不能被現象牽着鼻子走,不能為現象當吹鼓手,否則就會忽略了本質的問題。有的人做評論,一旦看好一個作家,不管對方寫什麼,在他眼中都是最好的,這便喪失了批評家的基本立場。我認為,批評家與作家、作品及文學現象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 』
  陳眾議感嘆當下文學創作數量之巨大,『去年,光是長篇小說就達到了4000多部,網絡小說更是多不勝數。批評家如果只是跟着現象走,最後就會被層出不窮的現象給淹沒掉。我建議大家拉開距離,去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他說,批評範式的重建不是要回到一言堂或簡單的二元對立。它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現在缺少的恰恰是能夠潛下心來做事的人。
  陳眾議所說的本質問題,包括價值標準和審美標準的討論與確立。他提醒文學界注意,不要忘記文學是價值觀的載體,而相對統一的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軟實力,文學工作者應當儘可能地引導文學向着對民族有利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消解自身的向心力和認同感。『不管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還是研究現當代文學,又或是研究外國文學,其實都是為當下和未來的文學發展服務,都是為民族的立場和審美服務。 』
  『任何一個作家,即便是三流的,只要他認真寫作,就會營造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表達他的思想和立場,讀者一旦進入他營造的空間,就很容易被他的價值和審美取向所左右。這就是文學的力量,也反映出文學要擔負的責任有多麼重大。 』
  當務之急是要致力於建構一個思辨和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批評範式……對以往的文學原理還有一些重要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系統的清理
  『我個人的思路是,希望在眾聲喧譁的雜音之中,儘可能做一點讓大家覺得還有一些意義的工作。 』陳眾議正在着手對文學理論進行梳理。他認為,文學理論中充斥着大量的偽命題,而這些偽命題混淆了文學的基本善因,阻礙着批評的發展。
  他說,中國傳統的文學理論基本屬於鑑賞式的,不成體系,缺乏哲學的高度。所以,當面對具體問題的時候,往往沒有強大的理論基礎做支撐。 『當務之急是要致力於建構一個思辨和實踐相結合的新的批評範式。 』
  『最基本的工作是對以往的文學原理,還有一些重要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系統的清理。 』陳眾議在 『第四屆中國當代文學高峯論壇』上的演講題目是 【批評的悖論】,他對今天文學界習以為常的觀念、常識性的話語提出了挑戰,『我認為,其中摻雜着很多似是而非的問題與思想,譬如「形式即內容」,或「一切皆符號」,等等。之所以出現如此之多的偽命題,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的文學沒有對傳統及大量引進、借鑑的西方文藝理論進行反批評,沒有站在我們時代的高度和自己的立場上對其進行系統的篩選。 』
  『我們編寫文學原理的歷史很短,19世紀末才寫出了第一本中國文學史,而且作者是一個俄國人。 1925年,馬宗霍先生寫出了中國第一本關於文學原理的書。發展到今天,各種各樣的文學原理著作多如牛毛,加上文學史,可能不下3000部。 』儘管今天的文學理論書籍很多,但是質量卻非常堪憂。陳眾議坦言,無論是從方法論角度,還是從認知和價值判斷的角度來評價,現存的文學理論書籍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似是而非的概念。其中的某些低水平重複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令人髮指。
  『比如「意境」,很多作者在自己的文學理論著作裏解釋它的時候,直接搬來劉勰,再加一些孔子的觀點,甚至把當代西方文論及文論家的說法也拿過來。但是,「意境」在歷史維度下是如何變化的呢?卻沒有給出很好的闡釋。再比如 「美」,「美」的歷史沿革太複雜了,但很多作者也只是直接引用前人的各種觀點,並不加梳理地堆砌在一起。』陳眾議提醒說,所有的文學概念,都是歷史的產物,一旦脫離具體的歷史環境,它的含義就會延異。總之,一切文學概念均無法獨立生成,『我們一定要把它們放在歷史的維度下來進行解讀,並與現實關聯起來。否則呈現出來的文學原理只會是一個毫無邏輯的理論拼盤或雜燴。 』
  除了文學界內部,社會各界尤其是媒體也應當關注文學批評的現狀……引導批評的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促使批評家認真思考當下最大的問題和矛盾是什麼
  採訪中,陳眾議一直重複說,文學批評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正視的時候,『時間很緊迫,要趕緊做清理工作。 』
  陳眾議的專業是外國文學,近年來,他大踏步地轉向,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對當下中國文學的追蹤和研究上來。轉向的原因也是因為緊迫感的驅使,他說:『國內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現狀,讓我實在按捺不住,甚至無法忍耐,覺得自己應當貢獻一點綿薄之力。因此,下一步,我會對目下雜亂無章的文學理論、文學原理進行一番梳理,對一些核心概念進行縱向和橫向比照,供學人批評、思考。 』
  『除了文學界內部,社會各界尤其是媒體也應當關注文學批評的現狀。舉辦論壇、組織討論,目的就是要逐漸引導批評的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促使批評家認真思考當下最大的問題和矛盾是什麼,進而討論、解決。在我看來,目前中國文壇的批評話語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對理論體系的漠然或憷然,這與多年來解構風潮不無關係;二是概念混亂,載道說、崇高說和遊戲說、消遣說彼此消解,擁經典與反經典、本土主義與國際主義等悖論式觀念雜然並存;三是方法蕪雜,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實證批評與印象批評、意識形態與形式主義、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等各領風騷。殊不知全球化時代我國文學的主要矛盾是趨同與守護、發展與傳承,一如我國社會的最大國際矛盾是跨國資本與民族利益。換一個角度說,當批評怎樣都可以時,它也便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同樣,當文學什麼都是時,它也便什麼都不是了。』 □本報記者/王研
  陳眾議
  1957年生,浙江紹興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著有專著【魔幻現實主義大師】、【拉美當代小說流派】、【加西亞・馬爾克斯】、【博爾赫斯】、【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塞萬提斯學術史研究】,長篇小說【玻璃之死】、【風醉月迷】等。
來源:北國網-遼寧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