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字,往往可以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王悅(研究生) 練習書法,是我從小被父親『逼』出來的愛好之一。父親說我從小調皮搗蛋,要不是練習書法磨了我的性子,這書能不能讀得下去都是個問題。我從沒想過寫一手好字能給我的未來帶來多大的好處,只是覺得偶爾寫寫感覺也不錯,這一寫就寫了15年。 去年夏天,男朋友的母親過生日邀請我去他們家玩,想來想去不知送什麼作為見面禮好:太貴重了人家收了心裏有疙瘩,禮物太輕薄又傷了情誼。『你不是會寫毛筆字嗎,寫幅字送我老媽,她肯定開心。』男朋友提醒了我。我思量了下便寫了一副對聯,裝裱好了送去他家。沒想到從未見過面的『准婆婆』因為這幅作品對我倍加讚賞。我心裏美滋滋的,想想總算為傳說中極難搞定的 『婆媳關係』開了個好頭。 都說『字如其人』,一幅好字讓我在這樣的『重要場合』得了一個不錯的『第一印象』。回想在生活中,因為寫一手好字而獲得他人青睞的例子並不少。比如,我的師兄在與別人競爭同一就業崗位時,就因為字寫得好而被優先錄用。數字時代,書寫不再作為一種傳達信息的工具,更多的是一種民族文化的體現。 寫字,應當成為公民的一種文化素養 王寧(教師) 雖然我常用電腦和手機寫字,但很多時候還是喜歡用筆寫,發短訊也習慣手寫輸入。喜歡寫字的人,就是這樣隨時隨地都想寫。寫,是為了表達一種感情,與用電腦不是一種狀態。 在我看來,文字不是簡單地傳播信息,把語言書面化。文字本身就是一個文化事項,而且是一個現代化的文化傳播工具,一個人文符號。人文符號怎麼能千篇一律呢?因此,人文符號一定要由人來體現。如果一切都機械化了,社會就沒有了審美,也就變得貧乏而喪失了想像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用電腦、手機後,不能把書寫完全訴諸機器的根本原因。 然而,把漢字的書寫危機完全歸罪於現代技術,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要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素養才是化解書寫危機的根本之道。社會不能光講物質層面的東西,一些精神的、人文的意識必須重新提起。當務之急,我覺得還是要從教育入手。 目前,我們基礎教育的識字教學境界和質量都不高。只講認,不講寫,一些老師並不知道怎樣教學生去寫字。我認為,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應該讓老師在教學生正確筆順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們為什麼要有這樣的筆順,把漢字的自然之美告訴孩子,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會寫字、愛寫字,而不把寫字當作一件苦差事。 當然,我們還要注意一個誤區,那就是把書寫漢字和書法混為一談。書寫漢字絕不等同於書法,我所強調的書寫教育,首先是要會寫字,寫得規範。那種字還不會寫幾個就去練書法的做法我並不提倡。我們不要求每一個公民都懂書法,都成為書法家,但寫字應當成為公民的一種文化素養。 來源: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