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忘字、書寫困難,正讓我們疏離中華文化 李北陵(公務員) 我長期用五筆輸入法打文章、用手機發簡訊,也會經常忘記筆畫筆順,甚至想不起一個簡單的常用字該怎麼寫。每爲一個字絞盡腦汁、實在想不起而問老婆時,就不免自嘲:『還說不會用電腦的人是現代文盲,我會用電腦卻連最普通的漢字也想不起打不出,這算哪門子「非文盲」?』這時,我那不會用電腦的老婆就會得意地反譏:『這叫有所得就有所失,上帝爲你開了一扇門就會給你關掉一扇門。曉得嗎?漢字的美,電腦打字哪能體會得出。』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洛杉磯時報】一篇報導中的一段話,在中華文化里,沒有任何其它事物比漢字更能體現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寫漢字不僅僅用來交流溝通,它更是一種藝術和心靈活動。擁有智能型手機、計算機這類電子工具越多,人們就越沒有機會一筆一畫地書寫中文。由此產生一種奇怪的新型文盲:提筆忘字,書寫困難。這成爲中國的一種特有現象。 琢磨老外這番話,我不得不承認,提筆忘字、書寫困難的『特有現象』正在讓我們疏離中華文化。難怪有人建議,手機和電腦改五筆輸入、拼音輸入爲手寫輸入;也難怪有人呼籲,全國中小學恢復書法課。我想,什麼時候我們明白了,拋棄書寫就意味著拋棄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拋棄中國魂,我們定會幡然醒悟:書寫,還得像吃飯穿衣、讀書識字一樣被重視。 忘卻書寫,是對一種文化『丟根棄本』的行爲 柯琳(職員) 數字時代,有了電腦、手機鍵盤代勞,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動手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一些『上班族』可能在一年的時間裡都寫不到一千個漢字,一些老師也喜歡棄板書而使用多媒體課件,甚至教授、作家都有『提筆忘字』的尷尬之際。雖然時時刻刻都在與屏幕上的漢字『約會』,但紙上的漢字卻似乎成爲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現在的鍵盤輸入、語音輸入都可以幫我們寫出包括很多生僻字在內的漢字,若換成手寫,則無疑會降低工作效率。現實主義的觀點看似有些道理,但如果全都以功利之心來看待漢字書寫的話,照此邏輯,在數字時代,音樂、電影都可以用電腦合成,是不是以後歌唱家、演奏家和演員也都沒有必要存在了呢? 科技進步的目的並不是取代人的作用,社會前進的方向也不是成爲一個唯『數位化』而全然放棄傳統文化的社會。文字是文化之魂,忘卻書寫是對一種文化『丟根棄本』的行爲。說得誇張一點,如果未來某一天,全世界的電腦被一個超級病毒入侵,損壞了所有的漢字輸入法,那還有誰能夠想得起來漢字的寫法?是不是離開了電腦,我們就再也無法用筆和紙傳情達意了?若是那樣,可就是我們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莫大的悲哀了。 來源: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