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反映出公民精神文化狀態的發展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文明』是具體的,它反映在社會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明』也是無形的,它體現在各種意識和觀念之中。因此,提升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是單個個體的事,整個社會都應付出努力。
被遺忘的文明 儘管中秋之前,各大媒體一再呼籲文明過節,但節日一過,全國各地『慘不忍睹』的垃圾遺留現場仍然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這裏試舉一例。 武漢漢口江灘是當地老百姓的最佳賞月點。八月十五當晚,在漢口江灘賞月的市民非常多,不過,很多人在吹着江風、享受美食美景之後,卻忘了帶走『賞月垃圾』。中秋次日,公園所有環衛工人70餘人全部上崗,共清理垃圾7車、400餘桶,共計約12噸。 近來關於中國遊客不文明的報道與討論,已上升至對國民素質的追問。中秋作為傳統節日,本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但一些人卻在節日中遺忘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文明禮儀,這值得深思。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對傳統節日的強調固然是重要抓手,但最重要的恐怕還不是節日本身,而是節日文化中承載的民族精神與道德內涵對人的行為的指引與匡正。 被憧憬的文明 兩年前,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進食引發爭議的事件,至今未被忘記。地鐵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內到底可不可以吃東西,在內地大多數城市也一直未成定論。近日提交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的【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中首次出現了禁止在車廂內飲食的規定。這也意味着上海有望首次出台地鐵車廂的『禁食令』。 按照修訂草案修改稿,『車廂內飲食』與吸煙、隨地吐痰、便溺等行為一同被列入禁止行為。違反者將『由軌交企業責令改正,處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據了解,在上海市相關部門開展的公開徵求意見和問卷調查中,80%以上的市民同意在一定範圍內採取禁食措施。與此同時,新浪微博上一項由2700多名網友參與投票的調查結果也顯示,77.3%的網友支持地鐵全面禁食。 儘管地鐵禁食的管理和懲戒方法目前執行起來還尚有難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相關規定的出台將有利於加強對市民文明行為的教育和引導,而大多數市民對這種引導的支持,則意味着公共理性的回歸和對社會文明的憧憬。 被擱淺的文明 如今在很多大城市,旅行結婚、簡化婚禮,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結婚時的新風尚,可是誰曾想,在一些落後貧困地區,剛剛脫貧的農民『因婚返貧』的現象卻成了新一輪『扶貧工作』的大問題。 據媒體報道,甘肅省會寧縣北部山區的老元家原來養了十幾隻羊,去年老元兒子結婚,光彩禮就花了5萬元,加上買家具、辦酒席,總共花了八九萬。家底兒全部花光不說,還欠了一屁股債。 一些基層幹部說,移風易俗喊了多少年,農村的彩禮卻越來越高。越窮的地方,彩禮越是『應聲漲價』。在個別貧困村,因婚返貧的農戶竟多達5%。 婚禮是兩顆心的契合與承諾,婚禮規格的高低、排場的大小,與婚後的幸福沒有必然聯繫。這種現代婚姻觀的普及,也是對社會文明的推動。從這個意義上說,改變『因婚返貧』的現象,不僅是扶貧工作的重要課題,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需要引起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 (君 然)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