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進出』中學教材,年年成爲話題。本月21日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的 『魯迅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討會上,與會的國內外150餘位專家不約而同地關注起魯迅作品的生存境況。
新中國成立前的語文教材里,魯迅作品數目比新中國成立後還多,這一研究結果讓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陳漱渝沒想到,『除了至今仍保留的 【一件小事】、【社戲】、【藥】、【記念劉和珍君】外,當時教材還收入了戰鬥力極強的雜文【中國文壇上的鬼魅】,以及書信、日記、序跋和學術論著,如【中國小說史略】中的【神話與傳說】、【清之譴責小說】、【北平箋譜序】。魯迅的翻譯作品也有很多。』 近年再版的【開明國語課本】等老課本中,都能尋找到魯迅作品的蹤跡。據陳漱渝研究,魯迅之作還早早進入高等院校。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講授【中國新文學研究】,就以【狂人日記】爲教材。抗戰時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大一國文】收入【示眾】,【狂人日記】則成爲『語體文示範』。1953年,【故鄉】進入日本中學教材;在越南,【阿Q正傳】是課堂文學選讀內容。 魯迅作品有難度,但並不意味著中小學生就無法讀懂,更不意味著可以理所當然地繞著走。陳漱渝認爲,『其難度難道超過了【詩經】【楚辭】?』新時代對於魯迅作品賞析新的突破,得到陳漱渝肯定,『過去講【祝福】,用封建權力解讀祥林嫂受迫害,現在有老師挖掘小說被遮蔽的主題,祥林嫂身遭不幸後對小說敘述者「我」述說疑惑,蘊含「知性」與「智性」的難題。【阿Q正傳】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現在老師用它引導學生分清「精神勝利法」與「適當心理調節」的區別。』遼寧師範大學教授王衛平認爲,魯迅將小說從聽說藝術變成了寫讀藝術,這是他的成就,也造就了難度,『十多歲的小孩可以講武松打虎、草船借箭,但就連專業學者也無法複述【孔乙己】【藥】。』 魯迅並沒有遠離大眾生活。南開大學教授劉運峰表示,魯迅作品至今都是暢銷書,但某些出版社唯利是圖的做法值得三思。去年底,一家出版社推出的【魯迅全集】篇目不全,附贈所謂精美羊皮紙魯迅年譜則錯得離譜,【三閒集】成了【三鬧集】,『蔡廷鍇』成了『蔡廷楷』。劉運峰借用魯迅原話感嘆,『投機的風氣使出版界消失了有幾分真爲文藝盡力的人。』(記者 諸葛漪) 來源:解放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