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论:谁让金色大厅成了“圣殿”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3-9-30 19:34|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448|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报

摘要: 关注事件:把“金色大厅”捧为镀金“圣殿”    核心观点:不能简单地以“达到国际标准”来判断文化的提高与否,而是应该更切实地投入在改善基层文化环境,提高大众文化素养上。   这几天,关于“金色大厅” ...
关注事件:把“金色大厅”捧为镀金“圣殿” 
  核心观点:不能简单地以“达到国际标准”来判断文化的提高与否,而是应该更切实地投入在改善基层文化环境,提高大众文化素养上。
  这几天,关于“金色大厅”镀金的话题再度广见于媒体。今年上半年,一百多个中国团体在“金色大厅”花钱镀金,着实令读者惊讶了一把。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多年来已经有N多的媒体报道过,中国的音乐团体花钱――其中有不少是公款――在维也纳镀金。这些报道当时也都“影响广泛”,可报道了这么多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以前还是一些比较正规的所谓“专业团体”去,现在已经发展到县市级团体甚至是学生团体了。
  “金色大厅”确实是维也纳最有名的音乐厅,世界各地的游客来维也纳如果以观光的角度到音乐厅,估计也就是这个了。它之所以有名,主要是由于每年的奥地利新年音乐会都在此举办。其实,只从音乐专业的角度,“金色大厅”并不能完全代表音乐之都维也纳,当地观众好像也并不唯“金色大厅”是听。在这里,有很多音乐演出的场所,其中音响效果好、历史悠久、演出团体档次高的顶级厅也有好几个。
  有业内人士透露,“金色大厅”其实是维也纳商业开发得比较好的音乐厅。他们每年有300多场演出,其中200场左右是比较正规的演出,是保质量的,有的是为了保持荣誉、维持档次,有的是为了能有较好的票房――那边的观众都懂行,一看就知道来的团行不行。剩下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一些类似篮球“垃圾时间”的演出,则用于商业开发,只要交场租、包票房,剩下的,您随意。对于这个一百多年历史的音乐厅,搞点副业并不能影响它的名声。这就是大伙“镀金”的园地了。如果上半年咱就占了24场的话,是不是可以计算为咱占了人家“垃圾时间”的一半啦?这个比例也挺牛的哈?
  如果是私人掏钱,就愿意去“金色大厅”得瑟,这个还真不关大伙的事,除了能挤对几句类似“人傻钱多”之类的,也不失德,也没违法,跟穿龙袍照相没什么差别。现在大伙之所以腻味“镀金”,主要是因为很多用的是公款,而“镀金”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公共资源。
  一些文化团体和个人之所以要“镀金”,无非是证明自己上了档次,赢了面子,然后借此向上级邀功请赏,或者得到其他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那些学生团,就更明确了,很多的升学加分、特招一类的指标,就需要这种“金子”去填。而赢得的那些升学指标,其实也是由各种投入积累出的公共资源。
  “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与其抨击这种“镀金”的不当,不如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镀金”。各地的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更务实更慎重地检查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标准,不能以单纯的某些所谓“大功劳”、“大影响”来判断政绩,不能简单地以“达到国际标准”来判断文化的提高与否,而是应该更切实地投入在改善基层文化环境,培养文化人才,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等方面,对于专业团体,应该更多地鼓励他们深入基层,为大众演出。要知道,现在即使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也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何况广大的中小城镇和农村。同样,在教育中,尽快改善学校的校内艺术教育缺失,校外收费教育高度发达的状况,使艺术真正成为全民素质的基础之一,才是治本之道。
  与我们人为地把“金色大厅”捧为“圣殿”相对照的,是维也纳另一个著名的音乐场所――歌剧院。每逢有好演出的时候,三五欧元的站票要提前排队才有,门口直播的大屏幕下,一排排观众席地而坐,那种氛围,令人沉醉。
  郁晓东
来源:北京晨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