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松雪齋集】:驚喜之後大失望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5 00:01|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934| 評論: 0

摘要: 近日,我赴香港短期訪學,與友人一起拜訪浸會大學的張宏生教授,在他桌上看到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家詩文集叢書』之一的趙孟\【松雪齋集】,點校者是黃天美。     趙孟\(1254-1 ...
近日,我赴香港短期訪學,與友人一起拜訪浸會大學的張宏生教授,在他桌上看到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家詩文集叢書』之一的趙孟\【松雪齋集】,點校者是黃天美。
    趙孟\(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是我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的鄭思肖(號所南,1241-1318)的同時代人,又是我的故鄉湖州的歷史名人,我當然很有興趣地拿起來翻翻。不料忽然看到了【題所南畫梅竹贈石民瞻】詩二首、【題所南畫梅竹幽蘭水仙贈鶴皋】詩四首,真是大驚大喜!當場借筆記錄,連與好不容易相聚的朋友高談闊論的興致也轉移了。

    驚異之餘是慚愧。因爲我記得趙孟\的書以前自己也曾查閱過的,怎麼會這麼粗心大意,居然忽略了這樣重要的資料呢!人家還誇我做學問搜集資料竭澤而漁呢,居然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了這麼大的魚,實在不像話!

    慚愧之餘又驚異。我知道,鄭、趙兩人原是朋友,後來絕交了,前人有關鄭思肖的傳記中都說:『趙子昂才名重當世(按,指元初),公(按,指鄭思肖)惡其宗室而受元聘,遂與之絕。子昂數往候之,終不得見,嘆息而去。』鄭所南痛恨喪失民族氣節和爲人原則的人,對趙某表示了極大的蔑視,但沒想到趙某居然會有所南的畫,而且還不止一幅!

    驚異之餘又欣喜。世人一般僅知所南翁善繪墨蘭,但【鐵網珊瑚】【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江村銷夏錄】【大觀錄】【玉幾山房畫外錄】等書中都記載所南也擅畫墨竹,而我則更考證過他還畫梅花和水仙等。因爲我看到有關鄭氏傳記中,說他有自題畫詩【水仙】云:『禦寒不藉水爲命,去國自同金鑄心。』明清之際的侯方域在【與方密之書】中又說:『密之或他日念仆,以僧服相過,仆有方外室三楹,中種閩蘭粵竹,上懸鄭所南畫無根梅一軸,至今大有生氣,並所藏陶元亮入宋以後詩篇,當共評玩之。』可惜,能爲我的說法作證的史料不多,有的書中還記『禦寒不藉水爲命……』是【寒菊】中句。而現在有了趙某這樣六首詩,那麼所南曾畫梅花和水仙的證據不就更強了麼!

    然而,欣喜之餘又懷疑:趙某怎麼會有所南這麼多畫呢?僅從兩個詩題看,就至少有兩幅;而從詩的內容看,前兩首分詠梅、竹,後四首分詠梅、竹、蘭、水仙,那麼,應有六幅之多!而且,趙某爲什麼要題鄭思肖的畫贈予朋友呢?

    我又順便想到一件事,大約十多年前吧,曾見過一本【愛國主義教育大辭典】,編者的意思當然是好的,書中絕大部分內容也是不錯的;可是,在宋末元初的『愛國名人』中,除了文天祥外,像鄭思肖、謝枋得、謝翱等人均未入選;這倒也罷了,卻偏偏選了趙孟\。而且,這本辭典寫他『入元後頗得元世祖賞識,授兵部郎中,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等等。難道,這就是趙某作爲『愛國名人』的資格?元代以後,人們譴責趙某的詩文不知道有多少。如明清之際的董說,本是趙某的同鄉後輩,但他在【明義庵建古佛樓疏】中痛斥趙某:『宋室苗裔,進退無度。以翰墨役胡元,青山紅樹,負議天下。南北新疆,當年舊主。詩辭雖婉,無補慚疚!』清初詩人韓騏【題趙承旨畫・畫蘭】云:『花花葉葉意交融,露側風欹自化工;誰道遺民作【心史】,也將餘墨寫幽叢。』就是將所南與趙某作鮮明對照的。沈德潛將此詩略作修改後收入【國朝詩別裁集】,並評曰通過這一『反襯』,二者『人品判然』。清初詩人顧嗣立【讀元史】云:『吁嗟彼王孫,甘心事仇虜。死文丞相,生慚謝皋羽。書畫雖絕倫,大節吾不取!』然而這本【愛國主義教育大辭典】,卻偏偏棄鄭、謝而取趙,實在太令人大惑不解了!

    我當時在上海某報上就此事發了一篇小文,不料立即就引來一篇『詫讀』拙文的『爭鳴』文,說我『否認趙公是愛國名人』令他『骨鯁在喉』般『不快』。該文咄咄逼人地叱問:趙某『能愛得了當時由權相史彌遠執政的那個「黑暗的國家」嗎?』宋末『政治黑暗腐敗』,『定要趙去死抱傳統觀念』,『那樣的「愛國」豈不可悲可笑嗎?』且不論該文的歷史知識如何(如趙某出生時,史彌遠已死去二十多年),如按其說法,『政治黑暗腐敗』就『豈能去愛那樣的「國」』,那麼,中國歷史上長期都是『政治黑暗腐敗』,那差不多所有爲人崇敬的愛國英雄豈不都成了『可悲可笑』?這樣一來,當然只有那種對異族統治者屈膝稱臣的人才算『愛國名人』了。對此高論,我也想『爭鳴』一下,可是寫好文章寄去,該報卻不讓發表。倒是北京的【中華讀書報】連發幾篇文章,批駁了這種高論。如今,如果發現了鄭思肖與趙孟\曾有密切交往的史料,倒也是可以引發我們深入思考的……

    帶著種種驚喜、疑慮和思考,回到上海後我就去查書。西泠印社本說明是以元沈氏刊本爲底本,以城書室本、中國書店影印【海王古籍叢刊】本、ぴ逄謾端目餿書薈要】本爲參校本。書中對上述兩個詩題、六首詩均無校勘記,說明諸本文字均同。但我查核了明天順覆刻元本、清乾隆【四庫全書】本、民國【四部叢刊】影印元本、當今中國書店影印【海王古籍叢刊】本等,這兩個詩題都是【題所畫梅竹贈石民瞻】【題所畫梅竹幽蘭水M贈鶴皋】!

    原來都與所南沒有任何關係,是趙孟\題自己的畫作贈送朋友!

    那麼,整理者和出版者怎麼會做出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呢?要說是偶然出的差錯吧,那又怎麼會連續出現四次(目錄中兩次,書中兩次)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來源:中華讀書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