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杜撰、篡改的名人名言在網上流行已非新鮮事,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此前曾發聲明澄清。近日,白岩松接受某雜誌專訪,就所謂的『白岩松語錄』進行了一一辨認。鑑定結果是,網上流傳的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論,不少並非出自他本人。(據【天府早報】10月7日報導)
語錄其實是不同年代社會文化的衍生品之一,它曾有著濃厚的政治氣息,它也曾是國家政策的重要宣傳方式。那麼,當下如潮水般湧來最終卻又露出『不少爲杜撰』真相的名人語錄,又是怎樣的社會映射? 倘若對種種『高仿』語錄做一次系統梳理,除了一些可能裹脅商業利益的心靈雞湯式表達,它們其實更多是批判現實的言辭。在一些『高仿』的名人語錄中,行政流弊、媚權唯上、等級關係森嚴,知識分子價值異化等,莫不成爲其殊途同歸的指向與批判對象。這不是心靈空虛的表徵,更像是假借名人之口的『虛擬批評』。 有些話,大家期待有人說出來,它就以名人的名義出現了,這正是假名人語錄流行的重要驅動力。網絡時代大大擴張了公眾的言說空間,當每個人都有了麥克風,他們也就成爲愈加有言說底氣的人。但如此之下,公眾仍習慣選擇名人之口來表達,這說明有銳度和力量的言說依舊成本太高、收益太低。所以,杜撰者才需要用名人的影響力來減少自己言說的風險。 勿把『偽名人製造』簡單化理解,多數假白岩松語錄無關微閱讀時代,而是關乎專屬於這個時代的真塊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杜撰者編造不乏犀利與鋒芒的假語錄,其實是一種曲徑通幽的表達。白岩松等名人出來『驗明正身』當然必要,但透過娛樂式的眾聲喧譁,我們卻不能不看到更多。(王 聃) 來源:渤海早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