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閻崇年:康熙之所以是千年一帝 在於重視知識分子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5 00:35| 發佈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920| 評論: 0

摘要: 康熙帝的人才選拔政策,使得一年之間,北京『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對於來京的名士,康熙帝想得很周到。他下令戶部每月發放太倉大米,把這些人才供養起來,度過天寒日短的冬天再說。等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初 ...
康熙帝的人才選拔政策,使得一年之間,北京『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對於來京的名士,康熙帝想得很周到。他下令戶部每月發放太倉大米,把這些人才供養起來,度過天寒日短的冬天再說。等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初一,正是北京陽春三月的和暖季節,清代第一次,也是最為盛大的一次博學鴻儒科考試,在太和殿和體仁閣隆重舉行。
  
  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考試,究竟在哪裏舉行?有說在太和殿,也有說在體仁閣。【清史稿・彭孫y傳】記載:召試太和殿,賜宴體仁閣。當時參加考試的尤侗也記作:『太和殿御試,賜飯體仁閣下。』這是一手材料,應當較為可信。清末的掌故書【瞑庵二識】裏則說是先到太和殿行禮,然後去體仁閣答卷和賜宴,可資佐證。所以【清史稿】的兩個說法都對:太和殿是舉行禮儀地方,抬高考試地位;體仁閣則是答卷和賜宴的地方――太和殿和殿前的體仁閣都算博學鴻儒科考試的場所。
  
  體仁閣是康熙朝博學鴻儒科的考場所在地
  
  康熙朝博學鴻儒科,參加考試143人。考場地點,在體仁閣,環境不錯,華麗殿閣,遮擋風沙。考場條件,有桌子可憑寫,有椅子可坐着,還為考生提供筆墨等。考場氛圍,特地撤去護軍監場,消除考生緊張情緒,使其『吟詠自適』。考試題目有兩道:一道是賦――【璇璣玉衡賦】;一道是詩,【省耕詩】,五言二十韻。考試時限,也靈活,答完即可出考場,答卷慢的發給蠟燭,最遲可以夜裏再交卷。可想而知,各地士子考生經歷如此厚待,怕要終身感戴皇恩不盡。考生飯食,答卷中宴會,康熙帝買單。
  
  考生宴會怎樣舉行呢?據考生施閏章回憶,到了中午,聽到宣示:『館選廷試,例不給饌。嘉爾等學行名儒,優以曠典。』就是皇帝要破格賜宴了。據另一位考生毛奇齡回憶,當時在體仁閣設宴,考生四人一桌,共五十桌,都賜座位。光祿寺負責準備飯食――先上兩道茶和四道時鮮果品,再上十二道菜,都用精緻的大碗盛放;主食有四種:饅首、卷子、紅綾餅、粉湯(麵條),都是麵食。大概考慮到考生以南方人居多,又上『白米飯各一大盂』。這讓南方考生尤其受用,不僅浙江蕭山來的毛奇齡念念不忘,安徽宣城人施閏章也特地寫道:『治南饌,張椅坐,蓋前所未有也!』就是說給桌子椅子,吃南方口味的飯菜,這在清廷還是頭一回發生。據說這餐御賜宴會,價值四百兩銀子。飯吃完了,又賜茶,然後繼續答題。
  
  博學弘儒考試結果,考取一等第一名彭孫y(yù),一等20人,二等30人,共50人,都授為翰林官,到史館纂修【明史】。按實際參加考試者計算,考取率約為。
  
  尤侗有詩寫康熙博學弘儒科云:
  
  聖主垂衣雅好文,征書早染御爐熏。
  
  九天龍鳳飛千尺,萬國g鸞集幾群。(g鸞,音yuānluán,指朝臣)
  
  彩筆擬從前席獻,羹先向大庖分。(,音xíng,盛羹的器皿)
  
  自憐風雨蓬茅下,白首重瞻五色雲。
  
  蒙天子特招,見達官顯貴,著錦繡文章,吃珍饈御宴――就算白了頭髮,在風雨中蝸居茅草屋,還神往那紫禁城上的五色祥雲呢!康熙帝借開博學鴻儒科籠絡士心的目的,算是圓滿達到了。
  
  清代博學鴻儒科僅兩次:康熙舉辦過一次,乾隆又舉辦過博學鴻詞科一次,士子能趕上一回是很不容易的,但有位朱彝尊,浙江秀水(今嘉興)人,自己考上了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他的孫子朱稻孫又考上了乾隆朝的博學鴻詞科,祖孫入選,世所僅見,有清只此一例,傳為文壇佳話。
  
  康熙帝在太和殿及殿前庭院東側的體仁閣,親自舉辦考試、披覽試卷,選拔博學鴻儒,更為明清兩代六百年歷史所僅見,堪稱文壇盛事。
  
  在太和殿舉行的博學鴻儒科,其『和』字理念,對於消弭滿漢文化衝突、協和滿漢民族關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康熙帝明白這句話的分量。他的博學弘儒,旨在爭取士心。康熙帝之所以成為千年一帝,比較重視民心,尤其重視士心,爭取名士之心,是一歷史經驗。
來源:【大故宮】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